二、中医生理学
中医讲的生理,是以五脏六腑相分配的。讲中医的医理,总离不了阴阳二字。
这两个字,含有微妙的至理,万不可加以怀疑。它说五脏者所以存精神、气血、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大意是说人之生理,有脏以为体,就有俯以为用。脏之气行于腑,腑之精输于脏,二者相合,而后成功,脏之性宜藏,腑之性宜通,又以五脏主藏为阴,六腑主泻为阳,而一脏一腑之中,又各有其阴阳,脏腑阴阳,相互相生之理,分晰至微。我觉着它与科学的说法,相辅而行,而且有其不可思议的真理。或者现在科学,尚未到了这个地步,也未可知。这是我四十多年反复试验的所得,不过不可因著阴阳二字,越弄越玄虚罢了。看中医书要有精锐鉴别的眼光,抉择出它那道理的奥妙,抛弃它那说法的错误,把历代医籍的精华,从实验运用到西医的科学说法之内,那是再好不过的,千万不可胡扯乱拉,妄说中医的这个就是西医的那个,那就糟了。尤其不可先入为主,自讳其短,必须实实在在的体验出来。中医的那一种说法,实在超过于科学的西医,并且可以把西医的说法,来证明中医那一点的错误,这才可以于医学上有了进一步的贡献。不但不可尽信中医书,也不可尽信西医书,盖是医之一道,到现在并未到了很完全的地步,所以世界上有好多因病身死的人,这就是一个中西医均未完善的大铁证。可是这种中西合参的办法,谈何容易?我从十七八岁,就喜欢研究中医学,到了二十岁,就学了西医,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在这四十余年之间,经过种种的试验和比较,到现在似乎对中西医有了一点真认识。然而绝不是自以为到此境地,这就是完善。
不过略略开出一些门径,现在仍是努力往前改进,更希望与余同好者,共同努力往前进。大家把这一种学问,共同发明到毫无缺陷的那一个境地,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独立的医学,永远革除中西医的名称,那就好了。现在我再把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的概要,讲一讲。
中医以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兹分述如下:
- 中医生理学《止园医话》
-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伤科按摩学》
- 中医是否可以治疗遗传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 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中医之钥》
-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中医之钥》
-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中医之钥》
-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中医是预防医学《中医之钥》
- 中医人员素质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中医之钥》
-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
-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
- 中医为什么不设医院,让病患住院呢?《中医之钥》
-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中医内科学》
-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中医疾病预测》
- 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先兆证规律《中医疾病预测》
-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
- 中医先兆证特点《中医疾病预测》
-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理——阴阳五行《中医之钥》
-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中医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