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法阴阳总纲
明堂察色.以脏腑部位为体.以气色诊法为用.故分观之.可以识其常.合参之.可以通其变.然究其常变.而原其始终.要不离乎阴阳之旨.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以五色分言之.青属少阳.旺于春.赤属太阳.旺于夏.白属少阴.旺于秋.黑属太阴.旺于冬.黄属中央土.寄于四季.旺于长夏.以六部分言之.外者上者左者皆为阳.内者下者右者皆为阴.以十法分言之.浮清甚散泽为阳.沉浊微抟夭为阴.于是乎气色兼见.部位互考.则阴阳相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阴阳之总纲也.顾阴阳之道.阳清阴浊.阳升阴降.阳热阴寒.阳动阴静.阳外阴内.阳上阴下.阳左阴右.阳道实.阴道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以色见诸阳者易治.见诸阴者难疗.外感阴病见阳色者易治.阳病见阴色者难疗.内伤阳病见阴色者易治.阴病见阳色者难疗.凡此阴阳之理.既可合气色部位以相参.亦可合脏腑病症以相证者也.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阴阳变化.一以贯之矣.

- 望法阴阳总纲《望诊遵经》
- 望齿《中医词典》
- 望机体局部辨病《常见病自测》
- 望齿《中医名词词典》
- 望梅丸《汤头歌诀》
- 望病须察神气论《医原》
- 望面色、面容辨病《常见病自测》
- 望《古今医统大全》
- 望排出物《中医诊断学》
- 望《中医词典》
- 望色《医理真传》
- 旺灼恶疮候《诸病源候论》
- 望色《医述》
- 忘事《孙真人海上方》
- 望色《轩岐救正论》
- 忘《医经原旨》
- 望色《医学三字经》
- 妄语《中医词典》
- 望色《诊家正眼》
- 妄庸议病《寿世青编》
- 望色《医学见能》
- 妄言谵语《济阴纲目》
- 望色常宜定静《望诊遵经》
- 妄言妄见《产宝》
- 望色二《时方妙用》
- 妄言妄见《傅青主女科》
- 望色论《侣山堂类辩》
- 妄言见鬼发狂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望色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 妄言见鬼发狂证治《医宗金鉴》
- 望色切脉《周慎斋遗书》
《望诊遵经》
- 作者:汪宏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 叙
- 卷上
- 诊法常以平旦
- 望色常宜定静
- 明堂周身部位
- 明堂六部提纲
- 面貌分应脏腑
- 五官分应五脏
- 五色分应五脏
- 相气十法提纲
- 望法阴阳总纲
- 五色相应提纲
- 五色主病提纲
- 部色主病提纲
- 四时望法相参
- 四时气色主病
- 昼夜阴晴相参
- 五方望法相参
- 气质望法相参
- 老少望法相参
- 居养望法相参
- 变色望法相参
- 望色先知平人
- 色以润泽为本
- 五色交错合参
- 五色十法合参
- 五色六部合参
- 气色部位合参
- 气色门户合参
- 色病宜忌合参
- 气色声音合参
- 气色脉象合参
- 气色病症合参
- 推展望色大意
- 主病条目大意
- 青色主病条目
- 赤色主病条目
- 黄色主病条目
- 白色主病条目
- 黑色主病条目
- 主病条目附识
- 卷下
- 目分脏腑部位
- 眼目形容提纲
- 眼目气色提纲
- 睑色望法提纲
- 面目望法相参
- 眼目形容条目
- 眼目气色条目
- 望舌诊法提纲
- 诊舌形容条目
- 诊舌气色条目
- 诊舌苔垢条目
- 诊舌津液条目
- 诊口形容提纲
- 诊口形容条目
- 诊唇望法提纲
- 诊唇形容条目
- 诊唇气色条目
- 四白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条目
- 诊鼻望法提纲
- 诊鼻形容条目
- 诊耳望法提纲
- 眼眉望法提纲
- 髭须望法提纲
- 发望法提纲
- 诊头望法提纲
- 面形分属五脏
- 面容分属五脏
- 诊腹望法提纲
- 诊背望法提纲
- 诊手望法提纲
- 诊足望法提纲
- 毫毛望法提纲
- 腠理望法提纲
- 尺肤望法提纲
- 诊皮望法提纲
- 诊肉望法提纲
- 络脉望法提纲
- 络脉主病提纲
- 诊筋望法提纲
- 诊骨望法提纲
- 爪甲望法提纲
- 诊乳望法提纲
- 脐府望法提纲
- 肾囊望法提纲
- 阴茎望法提纲
- 诊汗望法提纲
- 诊血望法提纲
- 诊痰望法提纲
- 大便望法提纲
- 诊溺望法提纲
- 月经诊法提纲
- 形体周身部位
- 身形望法提纲
- 身容望法提纲
- 形容望法大纲
- 行止动静提纲
- 诊坐望法提纲
- 诊卧望法提纲
- 身容四法提纲
- 意态望法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