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排出物

《中医诊断学》书籍目录

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二便、涕唾、汗、泪、带下等。这里重点介绍痰涎、呕吐和二便的望诊,审察其色、质、形、量等变化,以了解有关脏腑的病变及邪气性质。一般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

(-)望痰涎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故古人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与他脏也有关系。临床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这里所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痰黄沾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二)望呕吐物

胃中之物上逆自口而出为呕吐物。胃气以降为顺,或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随之反上出口,则成呕吐。由于致呕的原因不同,故呕吐物的性状及伴随症状亦因之而异。若呕吐物清稀无臭,多是寒呕。多由脾胃虚寒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物酸臭秽浊,多为热呕。因邪热犯胃,胃有实热所致。呕吐痰涎清水,量多,多是痰饮内阻于胃。呕吐未消化的食物,腐酸味臭,多属食积。若呕吐频发频止,呕吐不化食物而少有酸腐,为肝气犯胃所致。若呕吐黄绿苦水,因肝胆郁热或肝胆湿热所致。呕吐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多因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素有瘀血所致。

(三)望大便

望大便,主要是察大便的颜色及便质、便量。

大便色黄,呈条状,干湿适中,便后舒适者,是正常大便。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者,多属寒泻。如大便色黄稀清如糜有恶臭者,属热泻。大便色白,多属脾虚或黄疸

大便燥结者,多属实热证。大便干结如羊屎,排出困难,或多日不便而不甚痛苦者为阴血亏虚。大便如粘冻而夹有脓血且兼腹痛里急后重者,是痢疾。便黑如柏油,是胃络出血。小儿便绿,多为消化不良的征象。大便下血,有两种情况,如先血后便,血色鲜红的,是近血多见于痔疮出血;若先便后血,血色褐黯的,是远血,多见于胃肠病。

(四)望小便

观察小便要注意颜色,尿质和尿量的变化。

正常小便颜色淡黄,清净不浊,尿后有舒适感。如小便清长量多,伴有形寒肢冷,多属寒证。小便短赤量少,尿量灼热疼痛,多属热证。尿浑如膏脂或有滑腻之物,多是膏淋;尿有砂石,小便困难而痛,为石淋。尿中带血,为尿血,多属下焦热盛,热伤血络;尿血,伴有排尿困难而灼热刺痛者,是血淋。尿混浊如米泔水,形体日瘦多为脾肾虚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诊断学》书籍目录
  1. 望排出物《中医诊断学》
  2. 望面色、面容辨病《常见病自测》
  3. 望色《医理真传》
  4. 望梅丸《汤头歌诀》
  5. 望色《医述》
  6. 望机体局部辨病《常见病自测》
  7. 望色《轩岐救正论》
  8. 望法阴阳总纲《望诊遵经》
  9. 望色《医学三字经》
  10. 望齿《中医词典》
  11. 望色《诊家正眼》
  12. 望齿《中医名词词典》
  13. 望色《医学见能》
  14. 望病须察神气论《医原》
  15. 望色常宜定静《望诊遵经》
  16. 《古今医统大全》
  17. 望色二《时方妙用》
  18. 《中医词典》
  19. 望色论《侣山堂类辩》
  20. 旺灼恶疮候《诸病源候论》
  21. 望色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22. 忘事《孙真人海上方》
  23. 望色切脉《周慎斋遗书》
  24. 《医经原旨》
  25. 望色三《时方妙用》
  26. 妄语《中医词典》
  27. 望色诗《医学实在易》
  28. 妄庸议病《寿世青编》
  29. 望色说《医学实在易》
  30. 妄言谵语《济阴纲目》
  31. 望色先知平人《望诊遵经》

《中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