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是由于经常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局部照射所引起的。一般多见于长期接触放射源,而又不注意皮肤防护的工作人员;也可由急性放射性损伤转化所致。按病变特点,通常分为慢性放射性皮炎、硬结性水肿、晚期放射性溃疡和放射性皮肤癌4种。其中以慢性放射性皮炎最常见,放射性皮肤癌少见。
(一)慢性放射性皮炎
病变发展慢,很象慢性干性湿疹,受伤处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红斑,皮肤干燥、粗糙、甚至皲裂。有时可发生脱皮或皮肤角化症,也可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皮下可见血管或毛细血管扩张。指甲暗晦、变脆、粗糙,失去光泽,并常出现裂纹。
汗腺和皮脂腺部分或完全萎缩,分泌功能降低甚至消失,毛囊多数萎缩,毛发脱落。
(二)硬结性水肿
一般在照后数月,损伤部位逐渐出现一种非可陷性水肿,触摸时硬实,以后由于皮肤失去弹性,压迫时又形成不易消失的凹陷。局部皮肤萎缩、菲薄、干燥,常伴有色素沉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粗糙皲裂或形成溃疡,可引起剧烈疼痛。
(三)晚期放射性溃疡
慢性溃疡与晚期坏死,可在急性皮肤性放射损伤基础上发生;也可以在照射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这种溃疡或坏死性病变,常发生于皮肤损伤的晚期和硬结性水肿的部位,且会继续向深层发展,可累及骨骼和体腔,如腹腔、盆腔等,愈合很慢,常伴有剧痛。有时可转化为放射性癌肿。
(四)放射性皮肤癌
可见于慢性放射性皮炎晚期,在损伤部位过度角化、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疤痕增生,溃疡长久不愈的基础上可转化成皮肤癌。从照后到癌变,其潜伏期平均20~25年;从出现慢性放射性皮炎到癌变,平均10年左右。皮肤癌发生率低,且很少转移。

-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核、化学武器损伤》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学》
-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核、化学武器损伤》
- 慢性盆腔炎《气功外气疗法》
- 慢性前列腺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慢性盆腔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慢性前列腺炎《百病自测》
- 慢性盆腔炎《百病自测》
- 慢性前列腺炎《泌尿外科学》
- 慢性脓胸《胸外科学》
- 慢性肉芽肿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慢性脑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理学》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内分泌学》
- 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萎缩《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液病学》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生物化学》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营养学》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百病防治》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病学》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学》
- 慢性泪囊炎《眼科学》
-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病学》
- 慢性泪囊炎《百病自测》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 慢性泪囊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胸腔积液《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慢性阑尾炎《普通外科学》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核、化学武器损伤》
- 第一篇 核武器损伤
- 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
- 第一节 原子核及原子核的转变(缺)
- 第二节 放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三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
-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 第三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 第四章 急性放射病
- 第五章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与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 第六章 慢性放射病
- 第七章 内照射放射损伤
- 第八章 皮肤放射损伤
- 第九章 复合伤
- 第十章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 ■[以下内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