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方
王 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发黄者.热之极也.非大寒之剂.则不能彻其热.茵陈蒿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酸以涌之.苦以泄之.泄甚热者.必以苦为主.故以茵陈蒿为君.心法南方火而主热.栀子味苦寒.苦入心而寒胜热.大热之气.必以苦寒之物胜之.故以栀子为臣.大黄味苦寒.宜补必以酸.宜下必以苦.推除邪热.必假将军攻之.故以大黄为使.苦寒相近.虽甚热.大毒必祛除.分泄前后.复得利而解矣.
茵陈蒿(君六两) 栀子(臣十四枚擘) 大黄(使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则黄从小便去也.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方《伤寒论》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六十四 方见《伤寒·太阴》《金匮悬解》
- 茵陈蒿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蒿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汤《医方论》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伤寒悬解》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伤寒悬解》
- 茵陈蒿汤《医学心悟》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蒿汤《医方考》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蒿汤《删补名医方论》
- 茵陈理中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汤《医宗金鉴》
-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四逆汤《医方考》
- 茵陈蒿(铃茵陈)《中药学》
- 茵陈四逆汤《伤寒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