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
伤寒恶寒.何以明之.恶寒者.风寒客于荣卫之中也.惟其风寒客于荣卫.则洒淅然恶寒也.惟其荣卫之受风寒.则啬啬然不欲舒也.其恶寒者.非寒热之寒也.又非恶风也.且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得以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也.至于恶寒者.则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是也.寒热之热.谓寒热更作.热至则寒无矣其恶寒虽发热而不欲去衣也甚则至于向火被覆而犹不能遏其寒也.所以然者.由阴气上入阳中.或阳微.或风虚相搏之所致也.恶寒一切属表.虽里证悉具.而微恶寒者.亦是表未解也.犹当先解其外.俟不恶寒为外解.乃可攻里也.经曰.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谓如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者.谓继之以发热.此则发于阳也.若恶寒而蜷.脉沉细而紧者.此则发于阴也在阳者可发汗.在阴者可温里.恶寒虽悉属表.而在表者亦有虚实之别.若汗出而恶寒者.则为表虚.无汗而恶寒者.则为表实.表虚可解肌.表实可发汗.又有止称背恶寒者.背者胸中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内经曰.人身之阴阳者.背为阳.腹为阴.阳气不足.阴寒气盛.则背为之恶寒.若风寒在表而恶寒者.则一身尽寒矣.但背恶寒者.阴寒气盛可知也.经所谓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而背恶寒者.当灸之.处以附子汤者是矣.又或乘阴气不足.阳气内陷入阴中.表阳新虚.有背微恶寒者.经所谓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者是也.二者一为阴寒气盛.一为阳气内陷.又何以明之也.且阴寒气盛.岂又能消耗津液.故于少阴病则曰口中润.如阳气内陷.则热烁津液为干.故于太阳病.则口燥舌干而渴也.二者均是背恶寒.要辨阴阳寒热不同者.亦于口中润燥可知.

- 恶寒《伤寒明理论》
- 恶寒《医效秘传》
- 恶寒《广瘟疫论》
- 恶寒《伤寒寻源》
- 恶寒《医学真传》
- 恶寒《丹溪手镜》
- 恶寒《女科证治准绳》
- 恶寒《丹溪手镜》
- 恶寒《伤寒指掌》
- 恶寒《伤寒六书》
- 恶寒《伤寒括要》
- 恶寒《伤寒六书》
- 恶寒(背恶寒)《张氏医通》
- 恶寒《伤寒大白》
- 恶寒(阳虚恶寒证)《余无言医案》
- 恶寒《金匮翼》
- 恶寒背恶寒《医学摘粹》
- 恶寒《医学心悟》
- 恶寒背恶寒辨《医宗金鉴》
- 恶寒《证治汇补》
- 恶寒背恶寒辨《伤寒心法要诀》
- 恶寒《古今医案按》
- 恶寒发热《医述》
- 恶寒《万病回春》
- 恶寒发热《杂病广要》
- 恶寒《医碥》
- 恶寒发热似疟非疟候(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恶寒《医碥》
- 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格致余论》
- 恶寒《寿世保元》
- 恶寒歌《伤寒百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