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
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邪留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泄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味甘平.大枣味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而大汗解矣.
黄连(君四两) 黄芩(臣三两) 半夏(佐半升洗) 干姜(佐三两) 人参(使三两) 甘草(使三两炙)大枣(使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半夏泻心汤方《伤寒明理论》
- 半夏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 半夏泻心汤方《伤寒论》
- 半夏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 半夏泻心汤七十七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半夏泻心汤方《伤寒杂病论》
- 半夏泻心汤证《临证实验录》
- 半夏泻心汤(玉函)《张氏医通》
- 半夏泻心汤证《临证实验录》
- 半夏泻心汤(即甘草泻心汤)《医方考》
- 半夏泻心汤证《临证实验录》
- 半夏泻心汤《伤寒括要》
- 半夏泻心汤证《临证实验录》
- 半夏泻心汤《医方论》
- 半夏泻心证《医学摘粹》
- 半夏泻心汤《时方妙用》
- 半夏熨汤《备急千金要方》
- 半夏泻心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半夏枳术丸《内外伤辨》
- 半夏泻心汤《医学心悟》
- 半夏枳术丸《脾胃论》
- 半夏泻心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半夏中毒《中医词典》
- 半夏泻心汤《冯氏锦囊秘录》
- 半夏煮散《博济方》
- 半夏泻心汤《删补名医方论》
- 半夏左经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半夏泻心汤《医宗金鉴》
- 半夏左经汤《外科理例》
- 半夏泻心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半仙丸《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