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苔舌总论

《伤寒舌鉴》书籍目录

黄苔者.里证也.伤寒初病无此舌.传至少阳经.亦无此舌.直至阳明府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当分轻重泻之.初则微黄.次则深黄有滑.甚则干黄焦黄也.其证有大热、大渴、便秘、谵语、痞结、自利.或因失汗发黄.或蓄血如狂.皆湿热太盛.小便不利所致.若目白如金.身黄如橘.宜茵陈蒿汤五苓散栀子柏皮汤等.如蓄血在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代抵当汤.凡血证见血则愈.切不可与冷水.饮之必死.大抵舌黄证虽重.若脉长者.中土有气也.下之则安.如脉弦下利、舌苔黄中有黑色者.皆危证也.

纯黄微干舌(图)

舌见黄苔.胃热之极.土色见于舌端也.急宜调胃承气下之.迟则恐黄老变黑.为恶候.

微黄苔舌(图)

舌微黄而不甚燥者.表邪失汗而初传里也.用大柴胡汤.若身目俱黄者.茵陈蒿汤

黄干舌(图)

舌见干黄.里热已极.急下勿缓.下后脉静身凉者生.反大热而喘脉躁者死.

黄苔黑滑舌(图)

舌黄而有黑滑者.阳明里证具也.虽不干燥.亦当下之.下后身凉脉静者生.大热脉躁者死.

黄苔黑斑(图)

黄苔中乱生黑斑者.其证必大渴谵语.身无斑者.大承气下之.如脉涩、谵语,循衣摸床、身黄斑黑者.俱不治.下出稀黑粪者死.

黄苔中黑通尖舌(图)

黄苔从中至尖通黑者.乃火土燥而热毒最深也.两感伤寒必死.恶寒甚者亦死.如不恶寒.口燥咽干而下利臭水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十中可救四五.口干齿燥.形脱者.不治.

老黄隔瓣舌(图)

舌黄干涩而有隔瓣者.乃邪热入胃.毒结已深.烦躁而渴者.大承气汤.发黄者.茵陈蒿汤.少腹痛者.有瘀血也.抵当汤结胸大陷胸汤

黄尖舌(图)

舌尖苔黄.热邪初传胃腑也.当用调胃承气汤.如脉浮恶寒.表证未尽.大柴胡两解之.

黄苔灰根舌(图)

舌根灰色而尖黄.虽比黑根少轻.如再过一二日.亦黑也.难治.无烦躁直视.脉沉而有力者.大柴胡加减治之.

黄尖红根(图)

根红而尖黄者.乃湿热乘火位也.瘟热初病.多有此舌.凉膈解毒等药.消息治之.

黄尖黑根舌(图)

舌黑根多而黄尖少者.虽无恶证恶脉.诚恐暴变一时.以胃气竭绝故耳.

黄苔黑刺舌(图)

舌苔老黄极而中有黑刺者.皆由失汗所致.邪毒内陷已深.急用调胃承气下之.十中可保一二.

黄大胀满舌(图)

舌黄而胀大者.乃阳明胃经湿热也.证必身黄、便秘、烦躁.茵陈蒿汤.如大便自利而发黄者.五苓散茵陈栀子黄连等治之.

黄尖白根舌(图)

舌根白尖黄.其色倒见.必是少阳经传阳明府病.若阳明证多者.大柴胡汤.少阳证多者.小柴胡汤.如谵语烦躁者.调胃承气汤

黄根白尖舌(图)

舌尖白根黄.乃表邪少而里邪多也.天水散凉膈散合用.如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必发黄.茵陈蒿汤.

黄根灰尖舌(图)

舌乃火位.今见根黄尖灰.是土来侮火也.不吐不利、心烦而渴者.乃胃中有郁热也.调胃承气加黄连

黄根白尖短缩舌(图)

舌见根黄尖白而短硬.不燥不滑.但不能伸出.证多谵妄烦乱.此痰挟宿食占据中宫也.大承气加姜、半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舌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舌鉴》书籍目录
  1. 黄苔舌总论《伤寒舌鉴》
  2. 黄苔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3. 黄汤《饮膳正要》
  4. 黄苔类总论《察舌辨症新法》
  5. 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6. 黄苔类分别诊断法《察舌辨症新法》
  7. 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8. 黄苔黑中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9. 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10. 黄苔黑点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11. 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12. 黄苔《中医词典》
  13. 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14. 黄苔《温热论》
  15. 黄汤《冯氏锦囊秘录》
  16. 黄苔《中医名词词典》
  17. 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黄孙《吴普本草》
  19. 黄汤《医方考》
  20. 黄素蛋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 黄汤《医学心悟》
  22. 黄水粘疮《保婴撮要》
  23. 黄汤《医方论》
  24. 黄水粘疮《证治准绳·幼科》
  25. 黄汤《普济本事方》
  26. 黄水粘疮《中医词典》
  27. 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组织学与胚胎学》
  28. 黄水疮秘方《华佗神方》
  29. 黄体功能不健不孕《古代房中秘方》
  30. 黄水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31. 黄体期(排卵后期)《生理学》

《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