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
伤寒厥者.何以明之.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经曰.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谓阳气内陷.热气逆伏.而手足为之冷也.经曰.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知内陷者.手足为厥矣.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亦是言发动其热也.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而后热者.阴退而阳气得复也.若始得之便厥者.则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也.大抵厥逆为阴所主.寒者多矣.而又有进退之别.经曰.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厥四日.厥少热多.其病自愈.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病至厥阴.传经尽也.当是之时.阳气胜阴.厥少热多.其病则愈.若或阴气反胜.阳不得复.厥多热少.其病则逆.厥为阴气至也.热为阳气复也.至于下利.则曰先厥后发热而利.必自止.见厥复利.厥者复为热.为阳气得复.而利必自止.热者便为厥.是阴气还胜也.故复下利矣.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客于胸中郁郁留结.则阳气不得敷布.而手足为之厥.经曰.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吐之者是矣.厥为阴之盛也.若更加之恶寒而蜷者.阴气之极也.则难可制.经曰.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是厥冷之逆者.神丹其能生乎.

- 厥《伤寒明理论》
- 厥《医效秘传》
- 厥《金匮钩玄》
- 厥《针灸素难要旨》
- 厥《盘珠集胎产症治》
- 厥《脉因证治》
- 厥《伤寒指掌》
- 厥《医贯》
- 厥《伤寒括要》
- 厥《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厥痹《中医词典》
- 厥《丹溪治法心要》
- 厥病《黄帝内经·灵枢》
- 厥《丹溪手镜》
- 厥病《灵枢悬解》
- 厥《丹溪心法》
- 厥病《中医词典》
- 厥《儒门事亲》
- 厥病《医学正传》
- 厥《医经原旨》
- 厥病《仁术便览》
- 厥《古今医案按》
- 厥病《内经评文》
- 厥《顾松园医镜》
- 厥部《本草易读》
- 厥《医碥》
- 厥多热少证五 厥阴六《伤寒悬解》
- 厥《证治准绳·杂病》
- 厥分寒热辩《伤寒六书》
- 厥《证治准绳·类方》
- 厥歌《伤寒百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