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感应丸

《脾胃论》书籍目录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饮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唾,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并悉治之。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皆治之。

干姜(炮制,一两) 南木香(去芦) 丁香(以上各一两五钱) 百草霜(二两) 肉豆蔻(去皮,三十个) 巴豆(去皮心膜油,研,七十个) 杏仁(一百四十个,汤浸去皮尖,研膏)

上七味,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余四味捣为细末,却与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溶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溶,滚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铫内熬令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五钱,同煎煮熟,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键子,以油单纸裹之,旋丸服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脾胃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脾胃论》书籍目录
  1. 感应丸《脾胃论》
  2. 感应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3. 感应丸《医方论》
  4. 感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感应丸《瘴疟指南》
  6. 感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感应丸(太乙神明再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8. 感应丸《冯氏锦囊秘录》
  9. 感症《续名医类案》
  10. 感音神经性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1. 感症《续名医类案》
  12. 感藤《证类本草》
  13. 感症本病《医宗己任编》
  14. 感暑眩晕《中医词典》
  15. 感症变病《医宗己任编》
  16. 感暑《续名医类案》
  17. 感症兼病《医宗己任编》
  18. 感受器官适宜刺激《生理学》
  19. 感症小议《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生理学》
  21. 感症总论《医宗己任编》
  2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生理学》
  23. 感知障碍《医学心理学》
  24.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生理学》
  25. 感知综合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6.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生理学》
  27. 橄(橄榄)《食疗本草》
  28. 感受器《急诊医学》
  29. 橄(音敢)榄(音览)《证类本草》
  30. 感湿嗽《中医词典》
  31. 橄核莲《中药学》

《脾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