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丸
木香 肉豆蔻 丁香一两五钱 干姜(炮) 百草霜一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 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油)
巴豆、杏仁另研,同前药末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重绢滤去渣,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用清油一两,铫内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拌匀,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制方之法,极有巧思,然走者太走,而涩者太涩,偏师陷阵,终不如堂堂正正之为得也。
誉之者叹为虽有巴豆,服之不泻,此不过藉蜡性为之封固耳,吾不敢以为神妙也。
- 感应丸《医方论》
- 感应丸《脾胃论》
- 感应丸《瘴疟指南》
- 感应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 感应丸(太乙神明再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感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感症《续名医类案》
- 感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感症《续名医类案》
- 感应丸《冯氏锦囊秘录》
- 感症本病《医宗己任编》
- 感音神经性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感症变病《医宗己任编》
- 感藤《证类本草》
- 感症兼病《医宗己任编》
- 感暑眩晕《中医词典》
- 感症小议《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感暑《续名医类案》
- 感症总论《医宗己任编》
- 感受器官适宜刺激《生理学》
- 感知障碍《医学心理学》
-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生理学》
- 感知综合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生理学》
- 橄(橄榄)《食疗本草》
-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生理学》
- 橄(音敢)榄(音览)《证类本草》
-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生理学》
- 橄核莲《中药学》
- 感受器《急诊医学》
- 橄槛《本草纲目》
《医方论》
- 作者:费伯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5年
- 序
- 发凡
- 卷一
- 补养之剂
- 六味地黄丸
- 附桂八味丸
- 知柏八味丸
- 七宝美髯丹
- 还少丹
- 黑地黄丸
- 虎潜丸
- 天真丸
- 三才封髓丹
- 大造丸
- 补天丸
- 人参固本丸
- 参乳丸
- 天王补心丹
- 孔圣枕中丹
- 大补阴丸
- 滋肾丸(又名通关丸)
- 斑龙丸
- 龟鹿二仙膏
- 补火丸
- 唐郑相国方
- 二至丸
- 扶桑丸
- 参苓白术散
- 妙香散
- 玉屏风散
- 四君子汤
- 升阳益胃汤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 补肺汤
- 百合固金汤
- 紫菀汤
- 秦艽扶羸汤
- 黄鳖甲散
- 秦艽鳖甲散
- 益气聪明汤
- 羊肉汤
- 发表之剂
- 涌吐之剂
- 攻里之剂
- 表里之剂
- 卷二
- 和解之剂
- 理气之剂
- 理血之剂
- 祛风之剂
- 卷三
- 祛寒之剂
- 清暑之剂
- 利湿之剂
- 润燥之剂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