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参汤

《脾胃论》书籍目录

黄 (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 升麻(六分) 人参(去芦) 橘皮(不去白) 麦门冬(去心) 苍术(无汗更加五分) 白术(以上各五分) 黄柏(酒洗,以救水之源) 炒曲(以上三分)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个)

上件同 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各三分, 本、生地黄以上各二分,细辛一分;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

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药,

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 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五钱,二味,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用清香可爱者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大甚,或补药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药同煎;如腹痛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脾胃虚弱,过六七月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沾衣,身重短气,甚则四肢痿软,行步不正,脚欹,眼黑欲倒,此肾水与膀胱俱竭之状也,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肠不受邪热,不令汗大泄也。汗泄甚则亡津液,亡津液则七神无所根据。经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之义,为庚金受囚也。

若亡津液,汗大泄,湿令亢甚,则清肃之气亡,燥金受囚,风木无可以制,故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一身尽痛,亢则害,承乃制是也。孙思邈云∶五月常服五味子,是泻丙火,补庚大肠,益五脏之元气。

壬膀胱之寒已绝于巳,癸肾水已绝于午,今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方北方之寒清绝矣。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为热伤元气,以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

当此之时,无病之人,亦或有二证,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屋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顺散主之是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苦头痛,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苍术白虎汤主之。洁古云∶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中暑。中暑者,阴证,当发散也。中热者,阳证,为热伤元气,非形体受病也。

若虚损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将理失所,违时伐化,必困乏无力,懒语气短,气弱气促,似喘非喘,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

若风犯汗眼,皮肤必搐,项筋皮枯毛焦,身体皆重,肢节时有烦疼,或一身尽痛,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黄涩,此风湿相搏也。

头痛或头重,上热壅盛,口鼻气短气促,身心烦乱,有不乐生之意,情思惨凄,此阴胜阳之极也。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为热厥;四肢寒冷者,为寒厥。

寒厥则腹中有寒,热厥则腹中有热,为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溃,痹而不仁,传力肉痿诬。证中皆有肺疾,用药之人,当以此调之。气上冲胸,皆厥证也。痿者,四肢痿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须也,于前已立黄 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中,每服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术以上各一分。如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

如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气力矣。

如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不令妨其食,当以意斟酌;若防食则止,候食进,则再服。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湿面。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若身重减,气不短,小便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常服药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加辛温泻之。若湿气胜,风证不退,眩运麻木不已,除风湿羌活汤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脾胃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脾胃论》书籍目录
  1. 黄人参汤《脾胃论》
  2. 黄人参汤《外科理例》
  3. 黄仁《中医词典》
  4. 黄俅《中医词典》
  5. 黄仁(睛帝)《中医名词词典》
  6. 黄鳅指毒《奇效简便良方》
  7. 黄肉随《中医词典》
  8. 黄鳅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9. 黄肉随证《伤寒总病论》
  10. 黄鳅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11. 黄如枳实《中医名词词典》
  12. 黄鳅痈《外科心法要诀》
  13. 黄入清道证《伤寒九十论》
  14. 黄鳅痈《医宗金鉴》
  15. 黄散《备急千金要方》
  16. 黄鳅痈《中医词典》
  17. 黄散《备急千金要方》
  18. 黄芩汤证《临证实验录》
  19. 黄散《冯氏锦囊秘录》
  20. 黄芩汤洗《妇人大全良方》
  21. 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2. 黄芩汤方《伤寒论》
  23. 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4. 黄芩汤方《医宗金鉴》
  25. 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6. 黄芩汤方《伤寒杂病论》
  27. 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8. 黄芩汤《伤寒括要》
  29. 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30. 黄芩汤《汤头歌诀》
  31. 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