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虫咬皮炎

《中医外科学》书籍目录

虫咬皮炎是被虫类叮咬,或接触其毒液或虫体毒毛而引起的一种皮炎。《外科正宗》云:“恶虫乃各禀阴阳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钳,蝎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其临床特点是皮肤呈丘疹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

[病因病机]

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诊断]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上因由类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热毒蕴结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虫毒侵入肌肤,蕴积化热,与气血相搏,故有红肿、水疱、瘀斑;虫毒人里,毒热内结,故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红斑、丘疹、风团等,可用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

(二)继发感染,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然后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颠倒散洗剂

(三)松毛虫、桑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处刺毛,并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涂5%碘酒。

[预防与调摄]

1.改善环境卫生,消灭害虫。

2.保持清洁卫生,衣服、被褥常洗晒。

3.忌食鱼腥发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结语]

虫咬皮炎相当于中医的恶虫叮咬、虫咬伤。其特点是: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常见的致病虫类有蚤、虱、臭虫、刺毛虫蠓等。治疗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可选用薄荷三黄洗剂、青黛散油膏、颠倒散洗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外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外科学》书籍目录
  1. 虫咬皮炎《中医外科学》
  2. 虫咬皮炎《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3. 虫咬伤《急救广生集》
  4. 虫咬皮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5. 虫药总考《医方考》
  6. 虫牙痛《中医词典》
  7. 虫痈《黄帝内经太素》
  8. 虫牙《奇方类编》
  9. 虫鱼部《千金翼方》
  10. 虫心痛《奇效简便良方》
  11. 虫鱼部《景岳全书》
  12. 虫心痛《奇效简便良方》
  13. 虫鱼部《幼幼新书》
  14. 虫心痛《中医词典》
  15. 虫鱼部《秘传眼科龙木论》
  16. 虫心痛《圣济总录》
  17. 虫鱼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8. 虫痫《中医词典》
  19. 虫鱼上部《备急千金要方》
  20. 虫物入口《卫生易简方》
  21. 虫鱼上部《新修本草》
  22. 虫丸《冯氏锦囊秘录》
  23. 虫鱼上部《证类本草》
  24. 虫吐《幼科心法要诀》
  25. 虫鱼上部《普济方·针灸》
  26. 虫吐《儿科萃精》
  27. 虫鱼下部《新修本草》
  28. 虫吐《医宗金鉴》
  29. 虫鱼下部《证类本草》
  30. 虫吐《中医词典》
  31. 虫鱼下部《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