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茧唇
茧唇是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疮疡经验全书》云:。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故名曰茧唇也。”《外科正宗》云:“初起如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相当于西医的唇癌,为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病机]
由于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阴耗损,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或过食煎炒炙博,醇酒厚味,脾胃受伤,积热酿痰,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或肾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而致本病。
[诊断]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发生于下唇的唇红缘部位,少数发生于下唇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发病与长期吸烟,尤其使用烟嘴及烟斗有关。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等病变长期不愈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初起时,以唇部出现可排除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的无痛性肿块或溃疡为特征。
局部表现有3种情况:①唇部结块如豆,逐渐增大,肿而坚硬,形如茧壳,继而溃破;②唇部起圆形肿物,似乳头、蕈状突出,进一步溃烂似翻花,时流血水;③唇部溃疡,周围呈堤状,底部发硬,肉似翻花。以上三者均可累及颌下而出现坚硬肿块。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心脾火炽唇肿高突坚硬,或溃烂疼痛;伴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故唇肿高突坚硬,疼痛;热盛肉腐,故溃烂;火易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有热之象。
治法:清火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清凉甘露饮加减。
(二)脾胃实热口唇肿块突起,唇口燥裂,灼热疼痛;伴面赤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胃受伤,积热移脾,火盛生痰,痰随火生,留注于唇,故口唇肿块突起坚硬,唇口燥裂,灼热疼痛;火为阳性,其性炎上,故面赤;热盛伤津,故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实热之见症。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
(三)相火上炎口唇溃烂,痛如火燎,色紫暗,时流血水;伴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肾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口唇溃烂;火毒蕴结,经络阻塞,故痛如火燎;肾水亏乏,虚火内生,故见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不能手术治疗者,可于肿块溃烂时外敷皮癌净,1天或隔天1次,待疮面焦痂四周翘起,推之活动时即停药。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早期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
[预防与调摄]
1.及早治疗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
2.戒烟,避免使用烟嘴、烟斗。
[结语]
茧唇相当于西医的唇癌。其特点是:初起下唇为无痛性局限性硬结,或似乳头、蕈状突出,溃烂后翻花如杨梅:心脾火炽证,治宜清火解毒、养阴生津,方用清凉甘露饮加减;脾胃实热证,治宜通腑泄热、化痰解毒,方用凉膈散加减;相火上炎证,治宜滋阴降。,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应早期诊断,争取早期手术。

- 茧唇《中医外科学》
- 茧唇《医学心悟》
- 茧唇门主方《疡医大全》
- 茧唇《外科正宗》
- 茧唇门主论《疡医大全》
- 茧唇《外科大成》
- 茧卤汁《证类本草》
- 茧唇《外科心法要诀》
- 检材的采集与送检《医学微生物学》
- 茧唇《寿世保元》
- 检测的原理《医学免疫学》
- 茧唇《医宗金鉴》
- 检测抗体《医学微生物学》
- 茧唇《外科十法》
- 检测细菌或其抗原《医学微生物学》
- 茧唇《口齿类要》
- 检测细菌遗传物质《医学微生物学》
- 茧唇《中医词典》
- 检测心电不稳定的方法《急诊医学》
- 茧唇《中医名词词典》
- 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拣乳母法一首《外台秘要》
- 检测幽门杆菌感染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拣乳母法《圣济总录》
-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种方法的比较《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煎煮《圣济总录》
- 检测与纤维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煎油法《是斋百一选方》
- 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煎药则例《古今医统大全》
- 检查程序及各项内容要领《眼科学》
《中医外科学》
- 总论
-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 二、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 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 四、外科诊法
- 五、外科治法
- 第一章 疮疡
- 第二章 乳房疾病
- 第三章 瘿
- 第四章 瘤
- 第五章 岩
- 第六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 第一节 热疮
- 第二节 蛇串疮
- 第三节 疣
- 第四节 黄水疮
- 第五节 癣
- 第六节 麻风
- 第七节 疥疮
- 第八节 虫咬皮炎
- 第九节 接触性皮炎
- 第十节 湿疮
- 第十一节 天疱疮
- 第十二节 药毒
- 第十三节 瘾疹
- 第十四节 牛皮癣
- 第十五节 风瘙痒
- 第十六节 风热疮
- 第十七节 白疙
- 第十八节 面游风
- 第十九节 粉刺
- 第二十节 酒渣鼻
- 第二十一节 油风
- 第二十二节 猫眼疮
- 第二十三节 瓜藤缠
- 第二十四节 红蝴蝶疮
- 第二十五节 淋病
- 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 第二十六节 梅毒
- 第二十七节 尖锐湿疣
- 第七章 肛门直肠疾病
- 第八章 男性前阴病
- 第九章 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