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郁六郁解

《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夫郁者,闭结凝滞瘀蓄抑遏之总名。《内经》五郁,以运气言也。丹溪六郁,以病因言也。

以五郁言之,有诸家之释。然张氏之说为得其正,其说曰∶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作矣。故或郁于气,或郁于血,或郁于表,或郁于里,或因郁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郁。郁而太过者,宜裁之抑之;郁而不及者,宜培之助之。大抵诸病皆兼郁,为治有不同。所谓木郁达之者,达、畅达也。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其经在胁肋,其主在筋爪,其伤在脾胃,在血分,其性喜调畅。故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诸家以吐为达,又安足以尽之?火郁发之,发、发越也。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其脏应心,主小肠三焦,其主在经络,其伤在阴分,火之所居,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揭其被,皆谓之发,非止于汗也。土郁夺之,夺、直取之也。凡土郁之病,温湿之属也。其藏在脾胃,其主在肌肉四肢,其伤在胸腹,土畏壅滞。凡滞在上者,夺其上,吐之可也;病在中者,夺其中,伐之可也;病在下者,夺其下,泻之可也。凡此皆谓之夺,非止于下也。金郁泄之者,泄、疏利也。凡金郁之病,为敛为闭,为燥为塞之属也,其藏应肺与大肠,其主在皮毛声息,其伤在气分,或解其表,或破其气,或通其便,故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皆可谓之泄也。水郁折之者,折、调制也。凡水郁之病,为寒为水之属也,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其伤在阳分,其反克在脾胃,水性喜流,宜防泛滥,折之之法,如养气可以化水,治在肺也;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也,壮火可以胜水,治在命门也;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也;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也。凡此皆谓之折,岂独抑之而已哉。郁有五,法亦有五,郁去则气调矣。又以六郁言之,如气郁者,必胸腹满痛,其脉沉涩;湿郁者,身体重着,或关节疼痛,遇阴寒即发,其脉沉缓;痰郁者,动则喘息,起卧怠惰,其脉沉滑;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其脉沉芤;食郁者,嗳酸恶食,痞块腹胀,其脉气口沉紧∶热郁者,瞀闷口干小便淋赤,其脉沉数,六郁不言风寒者,盖风寒郁则为热故也。然丹溪又云∶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是郁虽有六,又皆相因为病者也。夫治六郁者,以越鞠为丸为主方,固为尽善,但郁者至久,元气未有不伤,克伐屡投,随散而随郁者,比比然也。于此当顾虑根本,权其重轻,或攻补兼施,使邪衰而正胜,或专行于补益,俾养正以除邪。然郁在气血者,当以有形之药,分气血以疗之,医者之责也。若郁在情志者,即当以情志解散,此无形之气药,病者所自具也。知乎此而立五六之治,思过半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选医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1. 五郁六郁解《叶选医衡》
  2. 五郁发期(一首)《医经国小》
  3. 五郁论《医经溯洄集》
  4. 五郁《中医词典》
  5. 五郁门(六则)《辨证录》
  6. 五羽石《名医别录》
  7. 五郁一首(集见内经至元正纪大论)《医经国小》
  8. 五羽石《证类本草》
  9. 五郁之病《医学启源》
  10. 五羽石《新修本草》
  11. 五郁之发之治《类经》
  12. 五羽石《千金翼方》
  13. 五郁主病《药鉴》
  14. 五俞穴(五腧穴)《中医名词词典》
  15. 五圆全鸡《保健药膳》
  16. 五有余,五不足《中医名词词典》
  17. 五月《急救广生集》
  18. 五有余《中医词典》
  19. 五月胎形《女科旨要》
  20. 五用乖违病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 五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22. 五用《冯氏锦囊秘录》
  23. 五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24. 五用《本草蒙筌》
  25. 五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26. 五硬症《儿科萃精》
  27. 五阅《中医词典》
  28. 五硬五软《医学纲目》
  29. 五阅五使《黄帝内经·灵枢》
  30. 五硬第二十七问《婴童百问》
  31. 五阅五使《灵枢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