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证治论
风之为病,最易误治。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所中;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方自外而入,先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证,此因于外者,显然有可察也。五风由内而病,则绝无外证,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然既非外感,而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何也?盖肝为东方之脏,其藏血,其主风,血病则无以养筋,筋病则掉眩强直之类,诸变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属于风。谓之属者,以五气各有所主,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类,其义同也。盖有所中者,谓之中外感也。无所中者,谓之类中内伤也。故王安道有类中真中之辨,后世不明此义,不惟以类风者认为真风,而且以内夺暴厥等证,俱认为风,误亦甚矣!夫外盛者,邪袭肌表,故多阳实。内伤者,由于酒色劳役七情口腹,致伤脏气,故多阴虚。凡脏气受伤,脾虚者,病在四肢,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如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瓜,或在胁肋。故东垣曰∶有中风卒然昏愦不省人事者,此非外来之邪,乃本气自病也。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凡阳虚则气衰耗,故病在元神,神志为之昏乱;阴亏则则形体坏,病在精血,故肢体为之废弛。俗以神离形坏之证,不求根本之虚,而以风治,鲜不危矣?然外感者,非云绝无虚证,气虚则虚也;内伤者,非曰必无实证,有滞则实也。治虚者,当察其在阴在阳,而直补之;治实者,当察其因痰因气,而暂开之。此于内伤外感虚实攻补之间,最当审其有无微甚,而配其治也。甚至有元气素弱,猝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 目昏沉,此厥竭之证,尤与风邪无涉。使非大剂参附,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又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察表邪,不辨虚实,但以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真阴,风药皆散,散复伤元气,以内伤为外感,以不足作有余,此促人之死也。可不慎哉!
- 中风证治论《叶选医衡》
- 中风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中风症《医学实在易》
- 中风证治《医宗金鉴》
- 中风肢体难伸《奇方类编》
- 中风证歌《医学实在易》
- 中风中痰不省人事《奇方类编》
- 中风证《古今名医汇粹》
- 中风肿胀辨《证治心传》
- 中风针法《卫生宝鉴》
- 中风总括《医宗金鉴》
- 中风针法《卫生宝鉴》
- 中风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中风章《医学妙谛》
- 中风总论《症因脉治》
- 中风杂说《卫生宝鉴》
- 中封《中医词典》
- 中风欲愈十五 太阴十六《伤寒悬解》
- 中封《针灸学》
- 中风有阴虚阳虚两大纲《读医随笔》
- 中封(经穴)《子午流注说难》
- 中风应灸俞穴《医学实在易》
- 中封(一名悬泉)《针灸大成》
- 中风一《金匮悬解》
- 中府《气功外气疗法》
- 中风牙关紧闭《奇效简便良方》
- 中府《中医词典》
- 中风续论《医学从众录》
- 中府《针灸学》
- 中风涎潮《幼幼新书》
- 中府(一名膺俞)《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