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五派异同论

《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中风暴仆瘫痪等证,古昔所论,皆为外中风寒有余之证,而用大小续命八方等汤,辛热疏散之药。及刘河间出,以为中风瘫痪者,非肝之风实,亦非外中之风邪,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

亦由喜怒忧恐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至东垣则又云∶中风非风,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证,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者间有之,亦是形盛气衰所致。然亦有贼风袭虚而中风者,有三焉∶中府者,病在表,多着四肢,故肢节废;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故性命危;中血脉者,病在半表半里,故口眼 斜。丹溪则论之曰∶诸书则谓外中风邪,惟刘河间作将息失宜,水火不济,极是。若真中风邪,则东垣中腑中脏中经之说甚好,然地有不同,西北气寒,真为风所中者有之。东南气温,皆是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耳。有血虚,有气虚。血虚者,左手足不仁;气虚者,右手足不仁。此三子之论,异于古说者也。至王安道出,推河间;东垣非风之说,丹溪湿痰之言,遂以古论为真风。三子论为类风,愚窃有疑焉。夫河间既曰中风非风,又曰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就风末言则有风存之意,及用防风通圣,药品虽泻火而实以治风。东垣既曰中风,何又辨有三中之异?及致详于治风之法,丹溪既云湿生痰热,而何以又曰生风,予因知皆未尝外于风,今别之为类风者,又何足以尽三子之旨乎?予考六经中善行数变者,莫如风也。挟寒而为风寒,挟暑而为风暑,燥为风燥,湿为风湿,兼热则成火兼郁则类气。古昔类风止作风寒,而不及招风取中之因,冷热虚实之变,有非辛热之可通治。故诸子之论,各明其因也。所谓非风者,是矫饰之辞耳,何则。凡外邪之中人,皆由气体先虚。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古之通称风从汗散,而不审虚极者,难施辛散之药,恐泄其真气,愈虚其虚,是以东垣发气本之论。俾学人知风因虚而中,当分虚实以治。又风虽为凉气,若因火热自甚,肝风燥动,腠理疏豁,风乘热中,从火为邪,岂可例用辛温,是以出火热之论。深知世俗止知风末,而不知有火邪之本也。又东南二地,素鲜烈风寒,虽风不易中,间有中者,悉皆火热内盛,因虚而致。非若北地常有大风甚寒,人体略虚,衣或单薄,纯被风寒逼中也。是以丹溪深韪河间之说,以西北真为风所中者有之。东南之人,多由痰热生风也。风本无意中人,人自取于风也。故风本一邪,有内外出入寒热虚实之异,诸子各 精论,何尝外于真风,而别为类风哉。但当以古论为风寒邪实外至之证,是天致病于人也。三子论为痰热气虚内致之因,是人取病于天也。本乎外者,内轻而外重,取法于古;因于内者,内重而外轻,始从三子定中风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选医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1. 中风五派异同论《叶选医衡》
  2. 中风脱证《中医词典》
  3. 中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4. 中风统论《金匮翼》
  5. 中风涎潮《幼幼新书》
  6. 中风痰壅秘方《华佗神方》
  7. 中风续论《医学从众录》
  8. 中风痰壅或不能言语《奇效简便良方》
  9. 中风牙关紧闭《奇效简便良方》
  10. 中风痰厥气绝心头温喉中响者《奇效简便良方》
  11. 中风一《金匮悬解》
  12. 中风痰厥秘方《华佗神方》
  13. 中风应灸俞穴《医学实在易》
  14. 中风瘫痪治验《一得集》
  15. 中风有阴虚阳虚两大纲《读医随笔》
  16.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乾坤生意》)《针灸大成》
  17. 中风欲愈十五 太阴十六《伤寒悬解》
  18. 中风俗方杀人以示戒《医学三字经》
  19. 中风杂说《卫生宝鉴》
  20. 中风四肢拘挛候《诸病源候论》
  21. 中风章《医学妙谛》
  22. 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圣济总录》
  23. 中风针法《卫生宝鉴》
  24. 中风四肢拘挛《幼幼新书》
  25. 中风针法《卫生宝鉴》
  26. 中风四言脉诀《医学从众录》
  27. 中风证《古今名医汇粹》
  28. 中风死候《杂病心法要诀》
  29. 中风证歌《医学实在易》
  30. 中风死候《医宗金鉴》
  31. 中风证治《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