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考

《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世之所谓七情者,即《内经》之五志也。五志之外,尚余者二,总之曰喜、怒、忧、思、悲、恐、惊,然情有七,无非出于五脏。如阴阳应象论曰∶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此五脏五志之分属也。至若五志有互通之病者,如喜本属心,而有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盖心肺皆主喜也。夫喜伤于阳,而心肺皆为阳脏,故喜出于心而移于肺,所谓多阳者多喜。又若怒本属肝,而有曰胆为怒者,以肝胆为表里,肝气虽强盛,而取决于胆也。有曰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者,以阳为阴胜,故病及于心也。有曰肾盛怒不止则伤志,有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无故喜怒者,以怒发于阳而侵乎肾也。是以肝、胆、心、肾四脏,皆能病怒,所谓多阴则怒,亦曰阴出之阳则怒。又若思本属脾,而有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盖心为脾之母,母气不行,则病及其子,所谓心脾皆病于思也。又若忧本属肺,而有曰心之变动为忧者,有曰心小则易以伤忧者,盖忧则伤神,故伤心也。有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者,肝胜侮脾也。有曰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者,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申,故郁而为忧,是心、肺、肝、脾四脏,皆能病于忧也。又若恐本属肾,而有曰恐惧则伤心者,神伤则恐也。有曰血不足则恐,有曰肝虚则恐者,以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不足,则怯而恐也,有曰恐则脾气乘矣。有曰精并于脾则畏,畏即是恐,以肾虚而脾胜之也。有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者,以阳明土胜,亦伤肾也。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皆主于恐,而恐则气下也。五志五病之辨,既详如上,其外尚有悲病者,有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是悲伤于肝也。有曰精气并于肺则悲,有曰悲则肺气乘矣,亦金气伤肝也。有曰心虚则悲,有曰神不足则悲,有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心下崩,致溲血者,皆悲伤于心矣。此肝、肺、心三脏皆病于悲,而气为之消也。有病为惊者,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以肝应风木,风主震动而连乎胆之。有曰阳明所谓甚则惊厥,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肝邪乘胃也。有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者,心神散失也。此肝、胆、胃、心四脏皆病于惊,而气为之乱也。由此言之,是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所发。故本神篇曰∶忧愁恐惧伤心。病形篇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口问篇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虚,思动于心则脾虚,怒动于心则肝虚,恐动于心则肾虚。所谓五志惟心所使,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安,邪亦安从奈我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选医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1. 七情考《叶选医衡》
  2. 七情皆听命于心《友渔斋医话》
  3. 七情痢《中医词典》
  4. 七情饥饱嗽《中医词典》
  5. 七情论《冯氏锦囊秘录》
  6. 七情寒热变化九气致病《灵素节注类编》
  7. 七情脉《古今医统大全》
  8. 七情《冷庐医话》
  9. 七情脉《轩岐救正论》
  10. 七情《中医基础理论》
  11. 七情内伤《医学真传》
  12. 七情《本草蒙筌》
  13. 七情内伤痢《症因脉治》
  14. 七情《中医词典》
  15. 七情疝《中医词典》
  16. 七情《中医名词词典》
  17. 七情伤感嗽《中医词典》
  18. 七窍解《四圣心源》
  19. 七情所伤《外科理例》
  20. 七窍《中医词典》
  21.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审视瑶函》
  22. 七窍《中医名词词典》
  23.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原机启微》
  24. 七气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七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6. 七气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7. 七情泻《中医词典》
  28. 七气丸《备急千金要方》
  29. 七情郁证《中医词典》
  30. 七气汤《医方论》
  31. 七情证《脉因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