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热病解

《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原病集)

伤寒者,以病因而为病名者也。温病热病,以天时与病形而为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或者通以伤寒称之。夫通称伤寒者,原其因之所自耳。至于用药,不可以一例施也,何也?

人之伤寒,盖于霜降后,春分前,天令严冷之时,感而即发。寒邪闭其腠理,故非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此仲景所以桂枝麻黄等汤之必用也。温病热病,在霜降后春分前,感不即发,寒邪伏于肌肉,至春夏天令暄热之时,怫然自内达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此非辛凉之剂,不足以解之。此桂枝麻黄等汤之所以不用也。而后人所处冲和汤,通解散解肌汤,调和表里者之所以可用也。夫即病之伤寒,有恶风恶寒之证者,风寒在表,而表气受伤故也。后发之温病热病,有恶风恶寒之证者,重有风寒新中,而表气亦受伤故也。若无新中之风寒,则无恶风恶寒之证。即间有之,亦因病患表气本虚,热达于表,又重伤表气,故不禁风寒。非伤风恶风,伤寒恶寒,但卫虚则恶风,营虚则恶寒耳。故仲景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不恶寒,则病非外来,渴则明其热自内炽,温病如此,则热病可类推矣。凡不渴而恶寒者,非温病热病明矣。然温病热病,亦有先见表证而后入里者。由怫郁自内达外,热郁腠理,不得外泄,遂还里而成可攻之证,非如伤寒从表而始也。或者不悟此理,乃于春夏温热病,而求浮紧之脉,不亦疏乎?不知紧为寒脉,有寒邪则见之,无寒邪则不见也。岂其本然哉?又或者不识脉形,但见弦便呼为紧,断为寒而妄治。盖脉之盛而有力者,每每见弦,岂可错认为紧而断为寒。夫温热病之脉多在肌肉之分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甚于左手,诚由怫郁在内故也。其或左手盛或浮者,必有重感于风寒,否则非温热病,暴感风寒之病耳。凡温热病,苦无重感表证,虽见而里热为多,故不渴者少。治法当以清热为主,而解表兼之。亦有治里而表自解者,余每见世人治温热病,或误攻其里,犹无大害。误发其表,变不可言。此足以明其热之自内达外矣。其间有误攻里而致大害者,乃春夏暴寒所中之疫证。邪纯在表,未入于里故也。宁可与温热同论哉?夫惟世以温热病混称伤寒,故每混寒热二字,以求浮紧之脉,以用温热之药,又方书多混称四时伤寒,每以春夏之温热病,与秋冬之伤寒一类治之而无别。不知秋冬之伤寒,真伤寒也。春夏之伤寒,疫病也。与温病自是两涂,岂可同治?况伤寒之有直伤阴经与太阳,虽伤不及郁热,即传阴经为寒证而当温者,又与温热大不相同,其可妄治乎?或者知一不知二,谓仲景发表之药今不可用,而攻里之药乃可用。呜呼!其可用不可用之理,果何在耶?彼时行不正之气所作,及重感异气而变者,又当观其何时何气,参酌伤寒温热之法,损益而治之,尤不可例以仲景即病伤寒之药通用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选医衡》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选医衡》书籍目录
  1. 温病热病解《叶选医衡》
  2. 温病热病《伤寒捷诀》
  3. 温病三日候《诸病源候论》
  4. 温病取吐候《诸病源候论》
  5. 温病少阴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6. 温病起手太阴论《温病条辨》
  7. 温病舌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8. 温病岐视《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9. 温病舌验《医门补要》
  10. 温病岐视《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1. 温病食复候《诸病源候论》
  12. 温病七日候《诸病源候论》
  13. 温病暑病《景岳全书》
  14. 温病派《中医名词词典》
  15. 温病暑病《类经》
  16. 温病呕候《诸病源候论》
  17. 温病死生候《伤寒总病论》
  18. 温病衄候《诸病源候论》
  19. 温病四日候《诸病源候论》
  20. 温病脓血利候《诸病源候论》
  21. 温病嗽候《诸病源候论》
  22. 温病名义《四圣悬枢》
  23. 温病体虚《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温病面部五色应证篇《形色外诊简摩》
  25. 温病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26. 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7. 温病五日候《诸病源候论》
  28. 温病脉是虚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9.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温病脉论《三指禅》
  31.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