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病证
黄病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结热里有血,当下之如 肝状。(有血必狂,宜抵党汤;如黄病自下血,亦有自愈者。)其人小腹满急,若眼睛涩痛,鼻骨疼,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则是黄候。大便涩,但得小便利,则不虑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则心腹胀,为不佳。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散,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黄候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气冷者死。
疗诸黄膏发煎。
二味煎令发消尽,研绞去滓,分二服,病从小便去。有人再病,胃中干粪下便瘥。
又方
瓜蒂二十七个,水一升,煎去半,顿服之。
黄胆目黄不除,瓜丁散。
瓜丁细末。
含水畜豆许,深入鼻中,黄水出尽为度。
孙真人曰∶凡遇天行热病,多内热着黄,但用瓜丁散内鼻中,黄水出乃愈,即于后不复患病黄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色欲,犯者死。
黄家日晡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反黑,足下热。
因作黑瘅,大便必黑,腹胪胀满如水状,大便黑溏者,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疗。硝石矾石散。
等分捣筛,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也。大麦则须是无皮麦者。《千金方》云∶硝石二分,熬令燥;矾石一分,熬令燥,故注之。

- 黄病证《伤寒总病论》
- 黄病神丹《奇方类编》
- 黄参《滇南本草》
- 黄病候《诸病源候论》
- 黄缠喉风《中医词典》
- 黄病候《诸病源候论》
- 黄肠《中医词典》
- 黄病《儒门事亲》
- 黄承昊《中医词典》
- 黄病《证治汇补》
- 黄虫《千金翼方》
- 黄病《中医词典》
- 黄虫《新修本草》
- 黄鳖甲散《医方论》
- 黄虫《证类本草》
- 黄鳖甲散《痰火点雪》
- 黄虫《名医别录》
- 黄鳖甲散《仁术便览》
- 黄雌鸡《千金翼方》
- 黄鳖甲散《仁术便览》
- 黄雌鸡《饮膳正要》
- 黄鳖甲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黄雌鸡《饮膳正要》
- 黄鳖甲《汤头歌诀》
- 黄雌鸡《名医别录》
- 黄辩《证类本草》
- 黄雌鸡《食疗方》
- 黄辩《千金翼方》
- 黄雌鸡肉《本草易读》
- 黄辨《名医别录》
- 黄雌鸡汤《妇人大全良方》
《伤寒总病论》
- 作者:庞安石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00年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伤寒论音训
- 不可作煮散方
- 庞先生伤寒论序
-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 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后
- 跋庞安常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