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舌余言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裂纹舌为临证常见舌象,慢性病中多见之。一般主以阴亏津枯,然亦不可一概而论。《辨舌指南》列论甚详,如谓“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乃脾虚湿侵也。”津枯之于湿盛,一燥一湿,大相径庭。裂纹舌除病理性外,尚有生理性者。余昔年治一卜姓职员,时方青年,罹患肝炎。四诊除舌象而外,俱无所异。其舌淡红饱满,充实于口内,舌中心裂开一条细纹,自尖贯根,两侧细纹满布而极规则。于舌边近根端斜向舌中近尖端,乍一望之,宛如树叶之络脉.舌苔薄白。据其四诊投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药,肝炎渐愈而舌象依然。余诘其舌裂原因,对曰不知。余约其服药百剂,以治其舌裂而纠其津亏。越两周,患者来告:“某日询及家母,谓吾舌生即如此。”始知属生理性者。余谔然之余.引咎自责而已。

腻苔由秽浊盘居中宫,上达舌本而然。论其主病,无非湿浊、痰饮、食积、瘀血之类所结成,此等阴邪阻遏阳气,中焦阳用不灵,秽浊弥漫熏蒸,上升而为腻苔。治法当健运脾土,兼化秽浊。然偶有真阴亏虚而致浊秽不化者。余于一九八六年治一病人.已忘其姓氏,系中年男子,身材魁梧,五年前曾患肝炎,经他医治疗早获良效,但肝功能化验单上总有一、二“慢性指标”波动起伏,因而仍与药罐终年为伴。

一日就余诊,方坐下,便张口伸舌以示余,云肝病以后,苔终未化,茵陈用至30g、,服数十剂,巍然不动,求为化除之。余细审其苔,灰白微黄,较为厚腻,与临证常见之腻苔无别。问其症,除肝区小有痞胀外,余无不适,胃纳二便、体力均无异常。余细视其脉,六脉除左尺外,皆现小滑,左尺独见沉细而软,按之即遁,显然真阴不足。余推敲再三,因思腻苔宣化,必籍中宫阳气运转之力,而中阳振动,须赖肾中真阳之助。人身水火交融、阴阳互根。《内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维系始能致用,今肾中真阴不足.纵然阳气不匮,终因阳失阴涵而震撼无力。舌上腻苔焉有化机?余毅然予其健脾疏肝之原疗中,加炒松熟地一两(30g),予七帖。彼亦知医,见处方面有难色。余告之以理,彼即首肯。一周后如约前来复诊,喜形于色,极赞药效之佳。盖服药之后,苔渐化除,余察其舌,仅有薄白一层,已如常人之苔。腻苔化去,后未复生。由是可知轩岐之学秘奥深邃,岂泛泛然所能望其项背哉?

蓝色舌,本文仅举女性两例,皆为癌症患者,俱呈淡浅蓝色,舌边较深于他处。其中一例为黄姓教师,当时住某医院肿瘤病房。余因友人之邀去彼诊一淋巴痛转移病人,猛听背后有人呼余昔年曾用名,竟是旧时同学,不幸患乳腺癌,手术后,肺仍转移,服浙江某医之中草药,并由所住医院给予化疗。阔别数十年,不意相逢于此情此境,悲恻之心,能不怆然涕下乎!余应邀为之诊,见其舌色浑然淡蓝,两侧较中心略深。临别时相约云:过些时当请余为之诊治,惜其病情变化极速,不多时日即广泛转移,发热不休,全身肿块如拳大者,四肢、躯干皆有。未几即告别人生,溘然长逝,甚为可惜。

另一例为胰腺癌转肝癌,为四十开外之干部。症见肝区及脘腹胀满不适,时作疼痛。频频泛恶,纳食呆钝,大便日行溏粪五、七次,便后腹中略舒。全身黄疸,脉小数,舌色一如上例,浑然淡蓝,舌边较深。《辨舌指南》云:“有微蓝而不满舌者,法宜平肝、熄风、化毒。”与癌症之治法,大体适合。据患者脉证,系肝郁气滞、瘀血内阻。即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解毒制癌。三天后复诊,患者舌现红色,苔则薄白,原先之蓝色全已不见。由此推测:蓝色舌系热郁于肝,因滞气、瘀血阻塞经隧,致使热不能泄而然。是故一经宣通,热邪循经而出,则舌转红色。

黄糙苔为胃热津亏、秽浊上蒸之候。而余诊陆氏惊伤心胆例(见本书“惊恐重症赖补养”篇),则与众不同:不仅苔现淡黄干糙,且舌质通体呈淡姜黄色,略现僵硬而欠柔和。此种舌象,余遍阅舌诊诸书,皆不见载。不得已,以意揣摩,合四诊而推断用药。初时因病源难明,曾用生津、清热、化痰、通窍诸法,随机取舍,因证立方,皆如泥牛人海,沓无信息。后经反复论证,遍参历代名贤论述,投以益气养血之方,服之渐效。不仅症状递减,神思渐复,且舌色亦转淡红,舌体柔软,糙苔自化。按理而论,如此苔舌,应属脾胃津亏热结,何以对证之药反不见效,而却收效于益气养血?今以意逆之:舌黄苔糙虽属有热,而热有虚实之分,色深者热甚而证实,色淡者热微而证虚。固然,尚须结合脉证。今苔舌之色均淡,纵有痰热属虚可知。苔质干糙虽有津伤之因,而血亦阴类,阴血既虚亦呈燥象。且“饮入于胃,游溢精气”,须得“脾气散精”,始能“上归于肺”而并行于五经。今则元气耗伤、脾土不运,即使胃有津液,谁与输布全身?津既不布,燥象必见。补益气血正所以滋化源、助脾运、养精血、益肝肾。治兼先、后天,根本既立,诸病自已。

舌根肉芽高突、光莹无皮,不见于经传,亦不载于诸子百家之书。临诊间余数见之,患者所述病种非止一端,然皆逢场作戏,偶一过诊而已。因而难揣病源,莫能测其主病。其中一例于舌根出现肉芽后数月,患胃癌逝世。舌根肉芽与癌肿有否内在联系?有待继续探索。《辨舌指南》未有专论,仅于“裂纹”舌条内,述及“舌根高起,累累如豆,中露人字纹深广者,胃有积也。”而余所见患者均无人字纹,然胃中之积与肿瘤当属同类之病。第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而癥积则为笼统浑称之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1. 察舌余言《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 察舌余言《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3. 察身《医碥》
  4. 察舌要言《校注医醇剩义》
  5. 察身法《伤寒括要》
  6. 察舌苔辨证法《疡医大全》
  7. 察声《伤寒括要》
  8. 察舌法《伤寒括要》
  9.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中藏经》
  10. 察舌辨症歌《伤寒指掌》
  11. 察视《丹溪手镜》
  12. 察舌辨症法《伤寒指掌》
  13. 察视《脉因证治》
  14. 察舌《医碥》
  15. 察手足《医碥》
  16. 察色真诀篇《形色外诊简摩》
  17. 察手足《厘正按摩要术》
  18. 察色验病生死诀《针灸大成》
  19. 察五脏色知生死诀《察病指南》
  20. 察色脉以定吉凶《此事难知》
  21. 察形色顺逆《外科正宗》
  22.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脉诀乳海》
  23. 察形色顺逆《外科选要》
  24.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脉诀刊误》
  25. 察形色顺逆法《外科大成》
  26. 察色法《伤寒括要》
  27. 察形色治病《幼幼新书》
  28. 察色《幼科心法要诀》
  29. 察形体《医述》
  30. 察色《幼科释谜》
  31. 察眼《厘正按摩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