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中药学》书籍目录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防风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处方用名】防风、青防风(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湿、解痉)

炒防风(炒至焦黄色为度,解表力缓和,用于止泻)

防风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

4.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防风汤(《证治准绳》):防风、葛根秦艽桂枝甘草当归杏仁黄芩赤茯苓生姜。治感冒头痛。

玉真散(《医宗金鉴》):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治破伤风。

凉惊汤(《医宗金鉴》):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小儿痉挛。

【文献摘录】《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千金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菊人医话》:「婴儿周与耕涎生数月时,感受暑滞,脾阳不振,水泄多日,囟门下陷,乳饮日少,脆弱万分。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易以煨防风,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又说:「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学》书籍目录
  1. 防风《中药学》
  2. 防风《得配本草》
  3. 防风《本草崇原》
  4. 防风《本草从新》
  5. 防风《本草便读》
  6. 防风《本经逢原》
  7. 防风《本草经解》
  8. 防风《本草新编》
  9. 防风《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0. 防风《本草求真》
  11. 防风《名医别录》
  12. 防风《顾松园医镜》
  13. 防风《本草分经》
  14. 防风《证类本草》
  15. 防风《本草分经》
  16. 防风《医学入门》
  17. 防风《本草分经》
  18. 防风《冯氏锦囊秘录》
  19. 防风《本草分经》
  20. 防风《本草易读》
  21. 防风《本草分经》
  22. 防风《本草蒙筌》
  23. 防风《本草分经》
  24. 防风《本草备要》
  25. 防风《本草择要纲目》
  26. 防风《汤液本草》
  27. 防风《本草害利》
  28. 防风《吴普本草》
  29. 防风《本草撮要》
  30. 防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1. 防风《外科全生集》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