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

《中药学》书籍目录

【药用】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成熟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

【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等症:

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作用较为缓弱,然而因其性属微寒,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症,对小便短赤,可与滑石通草等同用;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可与杏仁、蔻仁、竹叶木通等同用。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吴茱萸等同用。

2.用于泄泻、带下:

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故适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

3.用于湿滞痹痛、筋脉拘挛等症:

本品能祛除湿邪、缓和拘挛,故可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

4.用于肺痈、肠痈:

苡仁上能清肺热,下利肠胃湿热,常用于内痈之症,具有排脓消痈之功。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可与败酱草附子等同用。

【处方用名】1.薏苡仁(薏米仁)、苡仁、米仁、生苡仁、生米仁(去壳晒干用,清利湿热宜生用)

2.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肺脾肾经,渗湿、健脾是其两大功能。利水渗湿以治小便不利,除湿利痹以治湿滞痹痛,且能健脾止泻,又能排脓消痈之效,性属和平,渗而不峻,补而不腻。乃清补淡渗之品,唯药力和缓,且质地较重,故用量须倍于他药。

茯苓与薏苡仁,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惟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又可用于化除痰饮;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也。

【方剂举例】三仁汤(《温病条辨》):苡仁、白豆蔻杏仁竹叶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温病出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正》:「味淡甘,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

本草新编》:「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学》书籍目录
  1. 薏苡仁《中药学》
  2. 薏苡仁《得配本草》
  3. 薏苡仁《本草思辨录》
  4. 薏苡仁《本草从新》
  5. 薏苡仁《本草崇原》
  6. 薏苡仁《本经逢原》
  7. 薏苡仁《本草便读》
  8. 薏苡仁《本草新编》
  9. 薏苡仁《本草经解》
  10. 薏苡仁《本草求真》
  11. 薏苡仁《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2. 薏苡仁《顾松园医镜》
  13. 薏苡仁《名医别录》
  14. 薏苡仁《医学入门》
  15. 薏苡仁《本草择要纲目》
  16. 薏苡仁《饮食须知》
  17. 薏苡仁《本草害利》
  18. 薏苡仁《本草易读》
  19. 薏苡仁《本草害利》
  20. 薏苡仁《本草蒙筌》
  21. 薏苡仁《本草撮要》
  22. 薏苡仁《本草备要》
  23. 薏苡仁《药鉴》
  24. 薏苡仁《汤液本草》
  25. 薏苡仁《药征》
  26. 薏苡仁《本草衍义》
  27. 薏苡仁《本草乘雅半偈》
  28.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29. 薏苡仁《本草图经》
  30. 薏苡仁《新修本草》
  31.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