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鼓

《中药学》书籍目录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

【临床应用】1.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豆鼓的解表力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清豆鼓(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淡豆鼓(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但据报导,外地用清豆鼓较为普遍。

2.豆鼓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代《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鼓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剂举例】栀子鼓汤伤寒论》:栀子、豆鼓,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学》书籍目录
  1. 豆鼓《中药学》
  2. 豆附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豆黄卷《长沙药解》
  4. 豆腐石膏汤《保健药膳》
  5. 豆黄卷《本草易读》
  6. 豆腐红糖汤《食物疗法》
  7. 豆浆粥《减肥新法与技巧》
  8. 豆腐红糖汤《保健药膳》
  9. 豆酱《本草求真》
  10. 豆腐疔《中医词典》
  11. 豆角菜《医学入门》
  12. 豆腐(《本草图经》)《中医饮食营养学》
  13. 豆卷《中药学》
  14. 豆腐《药性切用》
  15. 豆卷《本草便读》
  16. 豆腐《本草撮要》
  17. 豆卷散《小儿药证直诀》
  18. 豆腐《本草从新》
  19. 豆蔻《本草纲目》
  20. 豆腐《本草求真》
  21. 豆蔻《雷公炮炙论》
  22. 豆腐《饮食须知》
  23. 豆蔻《千金翼方》
  24. 豆腐《本草易读》
  25. 豆蔻《新修本草》
  26. 豆腐《本草纲目》
  27. 豆蔻《海药本草》
  28. 豆丹《回生集》
  29. 豆蔻《本草衍义》
  30. 豆疮传变《活幼心书》
  31. 豆蔻《证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