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有宜忌

《医学摘粹》书籍目录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若见沉微涩小,证与脉反,必凶。汗后邪解,盒饭脉静身凉,若躁热,邪不为汗衰必难治矣。若阳证见阴脉,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脉,病虽困亦无害也。疟证脉应得弦象,弦迟多寒,弦数多热,理本自然。若得代、散二脉,邪尚未解,正气已衰,命恐难保矣。中风脉宜浮迟,若坚大急疾为逆。劳倦伤脾,脉当虚弱为顺。若自汗出,而脉反躁疾则逆矣。泻痢里虚,见沉小滑弱之脉为顺。若反见实大浮数之脉,则身必发热而成恶候也。呕吐反胃脾虚有痰,见浮滑脉为顺。若沉数细涩,则为气少液枯,遂致结肠而死矣。霍乱见阳脉为佳。若见代脉,因一时清浊混乱,脉不接续而致,非死候也。如脉伏不见,四肢厥逆,舌卷囊缩,为阴寒甚,危候也。嗽乃肺疾,脉浮为宜。如兼见濡者,病将退也。若沉伏与紧,则相反而病深矣。阳喘多实,属风与痰,脉以浮滑为顺。若脉见沉涩,四肢寒者,为阴喘属寒与虚也,为不治逆证。火热之证,洪数为宜。若见微弱,证脉相反,根本脱离,药不可施矣。骨蒸发热,脉数而虚。若涩小不可救矣。虚劳证,宜见虚脉。若两关脉弦,乃肝木乘脾。若见细数,乃阴虚火盛,上刑肺金,便不可治。失血诸证,脉必见芤。若缓小尚顺,而数大堪忧矣。蓄血为有形之实证,见牢大实脉,与证相宜。倘沉涩而微,是挟虚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难施峻猛之剂,安望速愈哉。三消之证,燥热太过,惟脉见数大为吉。若细微短涩,死不可救也。小便淋闭,鼻色必黄,脉实大者,可用攻药。若逢涩小,为精气不化,死亡将及矣。癫狂证以浮洪为吉,若沉而急,病莫能救矣。痫证宜见浮缓之脉,若沉小急实,是病深也。或但弦,无胃肝之真脏脉见矣,安望其更生耶。心腹痛,脉宜迟细。如浮而大,是中虚邪盛,不能收捷功也。疝属肝病,脉必弦急。但牢急者生,而弱急者必死矣。黄疽湿热,洪数浮大为宜。一见微涩,虚衰已甚,无药可疗矣。肿胀脉,浮大洪实为宜,若沉细而微,证实脉虚,难言生矣。积聚见实强脉可生,若沉细为虚,真气败绝,不可为矣。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则凶矣。鬼祟脉,左右不齐,乍大乍小,乍数乍迟。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已溃,洪大脉反忌矣。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宜短涩,若逢数大,气损血失。肠痈实热,滑数相宜,若沉细无根,其死可知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摘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摘粹》书籍目录
  1. 脉有宜忌《医学摘粹》
  2. 脉有顺逆《医碥》
  3. 脉有宜忌《时方妙用》
  4. 脉有数道《读医随笔》
  5. 脉有阴阳乘伏《古今医统大全》
  6. 脉有七诊九候《古今医统大全》
  7. 脉有阴阳乘伏《轩岐救正论》
  8. 脉有逆从阴阳《古今名医汇粹》
  9. 脉有阴阳真脏《类经》
  10. 脉有可凭不可凭论《一得集》
  11. 脉有重阴重阳脱阴脱阳《古今医统大全》
  12. 脉有可凭不可凭《医述》
  13. 脉原《脉确》
  14. 脉有亢制论《脉诀汇辨》
  15. 脉原《内经博议》
  16. 脉有反关《医学摘粹》
  17. 脉躁《中医名词词典》
  18. 脉有不可言传论《脉诀汇辨》
  19. 脉占动止《医学摘粹》
  20. 脉应杂病《幼科释谜》
  21. 脉长《医学心悟》
  22. 脉应四时阴阳《灵素节注类编》
  23. 脉真从脉《脉理求真》
  24. 脉阴阳类成《明医杂着》
  25. 脉诊《中医名词词典》
  26. 脉阴阳类成《诊家枢要》
  27. 脉诊《内经知要》
  28. 脉阴阳俱紧《中医词典》
  29. 脉诊《中医诊断学》
  30. 脉阴阳俱紧《中医名词词典》
  31. 脉诊的临床意义《中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