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
(有风、有暑、有食、老疟、疟母、痰病。)
老疟病∶此系风暑入阴分。在脏用血药∶川芎、抚芎、红花、当归,加苍术、白术、白芷、黄柏、甘草煎。
露一宿,次早服之。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有疟母者,用丸药消导,醋煮鳖甲为君,三棱、蓬术、香附随证加减。
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者,受病一月。连二日发者,住一日者,气血俱受病。一日间一日者,补药带表。药后用疟丹截之。在阴分者用药彻起,在阳分方可截之。
又方∶
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常山 甘草(炙) 穿山甲(炮) 用水酒一大碗,煎至半碗,露一宿。临发日前二时,温服。如吐,则顺之。
上三叶,皆晒干,秤为末,法丸如胡椒子大。每两作四服。于当发前一时服尽。
大法∶暑风必当发汗。夏月多在风凉处歇,遂闭其汗,而不泄。因食者,从食上治。
疟而虚者,须先用参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用他药。治内伤挟外邪者同法。内必主痰,必以汗解,二陈汤加常山、柴胡、黄芩、草果。

- 疟《金匮钩玄》
- 疟《急救良方》
- 疟《女科证治准绳》
- 疟《也是山人医案》
- 疟《女科证治准绳》
- 疟《医学真传》
- 疟《陈氏幼科秘诀》
- 疟《邵兰荪医案》
-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 疟《针灸素难要旨》
-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 疟《幼科发挥》
- 疟(脾寒)《针灸资生经》
- 疟《脉因证治》
- 疟(又名)《杂病治例》
- 疟《校注医醇剩义》
- 疟病《千金翼方》
- 疟《丹溪治法心要》
- 疟病《金匮悬解》
- 疟《丹溪手镜》
- 疟病《备急千金要方》
- 疟《冷庐医话》
- 疟病《医宗金鉴》
- 疟《周慎斋遗书》
- 疟病《普济方·针灸》
- 疟《金匮翼》
- 疟病(方二首)##《备急千金要方》
- 疟《吴鞠通医案》
- 疟病不内外因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疟《丹溪心法》
- 疟病二《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