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清浊二十四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曰: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干,犯也。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胃之清气,上出于口,所谓浊而清者,上出于咽也。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所谓清而浊者,则下行也。海,胃也。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空窍,上焦诸官窍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数,法也。

- 阴阳清浊《灵枢悬解》
- 阴阳清浊《黄帝内经·灵枢》
- 阴阳清浊《中医词典》
- 阴阳乔脉《黄帝内经太素》
- 阴阳清浊《内经评文》
- 阴阳气绝死期《类经》
-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针灸甲乙经》
- 阴阳气《景岳全书》
-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针灸甲乙经》
- 阴阳篇《经络全书》
- 阴阳圈《中医词典》
- 阴阳篇《古今医统大全》
- 阴阳圈《目经大成》
- 阴阳篇《景岳全书》
- 阴阳散《重订囊秘喉书》
- 阴阳配合五行运化五方位《松峰说疫》
- 阴阳痧《奇效简便良方》
- 阴阳配合讲论三十五法《针灸神书》
- 阴阳上下篇《外经微言》
- 阴阳内外病生有纪《类经》
- 阴阳升降论《医学源流论》
- 阴阳论《重楼玉钥》
- 阴阳升降论《脾胃论》
- 阴阳论《医贯》
- 阴阳升降窒抑说《灵素节注类编》
- 阴阳论《医碥》
- 阴阳胜复《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论《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胜复《中医词典》
- 阴阳两虚发热《临证实验录》
- 阴阳盛衰《四圣悬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