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始生六十四

《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不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三员,即三部也。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腧,在腧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者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痛止则内传大经,代络脉而受病也。腧,十二经之腧穴,地在四肢关节之间,邪客腧穴,格阻经脉,故六经不通,肢节痛而腰脊强。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督之伏行者,曰伏冲,亦曰伏膂,前行即为冲脉,实一脉也。溏出麋,便溏而胶粘也。募,肠胃之募穴,原,肓之原也。《素问·病能论》:肓之原,在脐下。盲,足少阴之肓俞是也。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其地空虚,邪气稽留,故止而成积。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病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腧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句,音钩。

此言感外邪而成内积者。其着于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于臂手,是孙络之所居也。络脉浮缓,不能句积而留止之,故往来移行于肠胃之间,周身之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若再有寒气凝郁,则腹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而成积者,则挟脐而居,阳明经挟脐下行。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缓筋而成积者,缓筋,大筋之支者。亦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着于肠胃之募原而成积者,病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饱食胃气壮,故安,饥则胃虚,故痛也。其着于伏冲之脉而成积者,冲脉之下行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冲,循阴股内廉,而入腘中,揣之则气冲应手而动,气冲,足阳明经穴,亦名曰气街,毛际两旁之动脉也。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热汤浇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脊前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腧脉者,经脉闭塞不通,津液格而不下,孔窍干涩壅阻。此皆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而下也。此上下二部之病起于阳者。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腧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厥,逆也,厥乃成积,即下文气上逆则六腧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津液涩渗,而积成也。气厥则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而生(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散,日以成积,此时但是汁沫凝结而已。再当饮食过度,肠胃充满之时,而起居不节,用力过度,伤其络脉。阳络伤则血外溢于鼻孔,阴络伤则血内溢于大便,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其衄泄所不尽者,与肠外之寒汁沫两相抟结,则并合凝聚,而积成矣。再当外中风寒,或因内伤忧怒,经脏壅迫,则气必上逆,气逆则六腧不通,六经腧穴,不能旁通。温气不行,血中温气,不得运行。凝血蕴裹而不散,肠外津液涩渗于此,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以汁沫而得凝血,凝血而得津液,皆积聚所由成也。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内外三部,见上文。察其所痛,以知其应,察其何部之所苦,以知其何部之应也。毋逆天时,顺时令之阴阳也。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刺肥人者,以秋冬为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为之齐。此段旧误在终始。

齐,准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枢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1. 百病始生《灵枢悬解》
  2. 百病始生《黄帝内经·灵枢》
  3. 百病始生《中医词典》
  4. 百病皆生于痰《医学纲目》
  5. 百病始生《内经评文》
  6.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名词词典》
  7. 百病始生邪分三部《类经》
  8. 百病皆生于六气《医学传心录》
  9. 百病提纲论《医原》
  10. 百病候《诸病源候论》
  11. 百病头身手足寒热顺逆死生篇《形色外诊简摩》
  12. 百病《卫生易简方》
  13. 百病虚实顺逆篇《形色外诊简摩》
  14. 百病《幼幼新书》
  15. 百部《本草纲目》
  16. 白浊症《女科秘要》
  17. 百部《雷公炮炙论》
  18. 白浊证治《竹林女科证治》
  19. 百部《雷公炮制药性解》
  20. 白浊证《竹泉生女科集要》
  21. 百部《药笼小品》
  22. 白浊遗淋《妇人规》
  23. 百部《玉楸药解》
  24. 白浊遗淋《景岳全书》
  25. 百部《中药炮制》
  26. 白浊神方《冯氏锦囊秘录》
  27. 百部《本草备要》
  28. 白浊秘方《华佗神方》
  29. 百部《本草蒙筌》
  30. 白浊秘方《华佗神方》
  31. 百部《本草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