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十七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失。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热。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衣服者,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中热消瘅则便寒,得寒而便也。寒中之属则便热,得热而便也。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粪黄而胶黏也。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泄即出黄如糜也。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阳气发泄之时,多外热而内寒也。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阳气收藏之时,多内热而外寒也。

- 师传《灵枢悬解》
- 师传《黄帝内经·灵枢》
- 师传《内经评文》
- 师草实《证类本草》
- 师传三十二则《诊宗三昧》
- 失治法《石室秘录》
- 师尼寡妇寒热《女科撮要》
- 失志《中医词典》
- 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卫生宝鉴》
- 失枕手法《中医词典》
- 师尼寡妇异治《古今医案按》
-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中医词典》
- 师尼室寡经闭《医宗金鉴》
- 失枕候《诸病源候论》
- 师尼室寡经闭《竹林女科证治》
- 失枕《中医词典》
- 师尼室寡经闭《妇科心法要诀》
- 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神经病学》
- 师徒相授《思考中医》
- 失语症《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师系《千金翼方》
- 失用症《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师系《新修本草》
- 失音嗽《中医词典》
- 师系《证类本草》
- 失音脉案《类证治裁》
- 师系《名医别录》
- 失音论治《类证治裁》
- 师训《慎柔五书》
- 失音部《本草易读》
- 师训题辞《慎柔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