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二十二

《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走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月少)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春痹也。

伏兔,膝上六寸股外高肉。尻,尾,尾骶骨。(月少)肋,季胁尽处软肋骨。頄,颧颊间骨。维筋,维络头项胸膺之筋。少阳甲木从左右行,故右目不开,右足不用,以其维筋自左而右交也,故命曰维筋相交。以知为数,知,觉也。以痛为腧,痛者,是其腧穴也。孟春痹者,足少阳应正月之气也,义见手足阴阳系日月中。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春痹也。

颜,额上也。完骨,耳后骨。小指支跟肿痛,痛连脚跟也。腋支缺盆中纽痛,纽折作痛,如物支拄也。仲春痹,足太阳应二月之气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颊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春痹也。

骭,胫骨也。伏兔,股外丰肉,足阳明经脉所行,故穴名伏兔。聚于阴器,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也。《素问·痿论》语。脚跳坚,脚筋跳动而坚硬也。桑钩钩之,使口正而不僻也。高下以坐等,令坎中高下与人坐相等也。三拊而已,熨后拊摩病上,三次而愈也。季春痹,足阳明应三月之气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夏痹也。

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左手之筋也。右手之筋,上右角,络头,下左颔。阳明之脉,左之右,右之左,筋亦如是。孟夏痹,手阳明应四月之气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夏痹也。

弹之应小指之上,弹之酸麻,应于小指之上也。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瘰疠病也。复而锐之,复刺而用锐针,即小针也,仲夏痹,手太阳应五月之气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夏痹也。

季夏痹,手少阳应六月之气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秋痹也。

孟秋痹,足太阴应七月之气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痫,惊也。瘛,筋急而抽引也。痉,筋短而身劲也。筋脉短急,其在外者,即不能俯,外,身后也。其在内者,即不能仰。故太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其经行身之后也,少阴病者,身伛偻,不能仰,其经行身之前也。少阴自前而行于后。此筋折纽,折其枢纽也。纽发数甚,折纽数发而数甚也。仲秋痹,足少阴应八月之气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秋痹也。

结于阴器,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络诸筋,前阴皆联络于诸筋也。伤于内则不起,纵欲伤精,则阴痿也。伤于寒则阴缩入,寒则筋急也。伤于热则纵挺不收,热则筋松也。治在行水清阴气,热则补肾水,以清阴分之热也。季秋痹,足厥阴应九月之气也。

手厥阴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冬痹也。

息贲,喘息贲逆。孟冬痹,手厥阴应十月之气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胸,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名曰仲冬痹也。

锐骨,掌后锐骨。肘网,肘如网罗牵引。仲冬痹,手少阴应十一月之气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冬痹也。

贲,贲门,《难经》胃为贲门。胃之上口。季冬痹,手太阴应十二月之气也。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弛不收,无用燔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

焠针,即燔针,以火烧其针也。燔针治寒而筋急者,热而筋纵者,不可用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枢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1. 经筋《灵枢悬解》
  2. 经筋《黄帝内经太素》
  3. 经筋《中医词典》
  4. 经筋《黄帝内经·灵枢》
  5. 经筋《中医基础理论》
  6. 经解《黄帝内经太素》
  7. 经筋《针灸甲乙经》
  8. 经将行腹痛《胎产指南》
  9. 经筋《内经评文》
  10. 经间期出血《中医妇科学》
  11. 经筋表格《针灸大成》
  12. 经坚如石《中医词典》
  13. 经尽《中医名词词典》
  14. 经候总论《女科证治准绳》
  15. 经尽《中医词典》
  16. 经候总论《女科指掌》
  17. 经进地仙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经候总论《证治准绳·女科》
  19. 经空气传播《预防医学》
  20. 经候门《女科指要》
  21. 经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制备大鼠胃炎模型的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2. 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女科百问》
  23. 经来白色《中医词典》
  24. 经候不止《中医词典》
  25. 经来遍身浮肿《宁坤秘籍》
  26. 经候不匀《中医词典》
  27. 经来遍身浮肿《女科秘要》
  28. 经候不调有阴阳相胜论《女科经纶》
  29. 经来遍身疼痛《中医词典》
  30. 经候不调不通有分因详证治病之法论《女科经纶》
  31. 经来遍身疼痛《宁坤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