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度三十二

《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隧,道也。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利,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此与终始、禁服关格义同。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如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帝因五脏开窍五官,而疑经脉独荣五脏,不荣六腑。其实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两不偏也。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岐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起于少阴之照海,别少阴而上行,交足太阳之晴明。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起于太阳之申脉,别太阳而上行,亦交于足太阳之晴明。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跷脉有阴阳,左右四脉,而脉度中止有二跷,此以何脉当其数?盖男子数其阳跷,女子数其阴跷,其当数者经脉,不当数者为络脉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枢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1. 脉度《灵枢悬解》
  2. 脉度《中医名词词典》
  3. 脉度《中医词典》
  4. 脉度《黄帝内经太素》
  5. 脉度《类经》
  6. 脉度《黄帝内经·灵枢》
  7. 脉度《针灸甲乙经》
  8. 脉动篇《外经微言》
  9. 脉度《内经评文》
  10. 脉定至数《医学集成》
  11. 脉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脉定权衡《医学集成》
  13. 脉法《景岳全书》
  14. 脉癫疾《中医词典》
  15. 脉法《中医词典》
  16. 脉的原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7. 脉法《颅囟经》
  18. 脉当有神《此事难知》
  19. 脉法《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20. 脉大必痛进说《古今医统大全》
  21. 脉法《幼幼新书》
  22. 脉大必病进论《脉诀刊误》
  23. 脉法《医述》
  24. 脉大必病进论《格致余论》
  25. 脉法《医述》
  26. 脉促发厥证十三 厥阴十四《伤寒悬解》
  27. 脉法《证治准绳·幼科》
  28. 脉从四时《中医词典》
  29. 脉法《张氏医通》
  30. 脉刺《针灸素难要旨》
  31. 脉法《证治准绳·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