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

《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发热之病,今人谓之四时伤寒,绝不知其出入之理。夫冬时伤寒,乃寒邪自外而入,故用麻黄桂枝发汗之重剂。春夏发热之症,其由冬时感寒,偶不及发,寒毒藏于肌肤之间,至春变为湿病,至夏变为热病,其邪自内而出,故用羌活前胡解表之轻剂。若夫春夏秋三时之间,感冒非时暴寒,又宜疏表利气之剂,如香苏饮参苏饮十神汤之类。

十神汤

十神汤葛根,(川)芎(白)芷(赤)芍(紫)苏陈(皮),麻(黄)升(麻)香附(炙)(甘)草,感冒与时行。

参苏饮

参苏饮二陈②,枳(壳)桔(梗)葛(根)前(胡)(木)香,四时痰嗽药,无汗用之良。

①酲:cheng1(音成)。酒醒以后,头昏脑胀。

②二陈:即二陈汤

香苏饮见15页

按:伤寒与温热病的基本区别,在于有无内热潜伏。伤寒系单为寒邪所伤,邪自外而渐次及内。故初起恶寒重而发热轻,口皆不渴,绝无内热之象。治宜辛温解表,使邪从汗解而愈。温病系热邪潜伏;蕴蓄已久,每兼外感之诱因而发。初起即发热或微有恶寒,多数口渴,湿热并重者,口虽不渴,但思食凉物,甚则脉数舌绛,必有一派内热之象。治宜辛凉解表或辛凉透邪,大忌辛温之品。本篇方剂未出辛温范畴,羌活前胡等品并不适用于温热病。读者应参考《时病论》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②等书,作进一步的探讨。

①《时病论》:清、雷丰(少逸)著。是一部专门阐述时令病的书籍。

②《温热经纬》:是清、王士雄(盂英)辑叶香□(上山下严)、薛生白、余师愚等各家有关温病论述的一部温热病专著,选材颇精,注释按语亦多卓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传心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1.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医学传心录》
  2. 外感呕吐《中医词典》
  3.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医学传心录》
  4. 外感衄血《症因脉治》
  5. 外感荣卫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 外感衄血《中医词典》
  7. 外感三消《中医词典》
  8. 外感内伤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9. 外感舌音不清《症因脉治》
  10. 外感痢疾《中医词典》
  11. 外感湿痰《中医词典》
  12. 外感痢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3. 外感湿泻《中医词典》
  14. 外感口眼斜《症因脉治》
  15. 外感说《医理真传》
  16. 外感口噤不语《症因脉治》
  17. 外感四肢不举《症因脉治》
  18. 外感咳嗽《儿科要略》
  19. 外感嗽血《中医词典》
  20. 外感咳嗽《中医词典》
  21. 外感嗽血《症因脉治》
  22. 外感筋挛《症因脉治》
  23. 外感痰壅《症因脉治》
  24. 外感结胸《中医词典》
  25. 外感头痛《中医词典》
  26. 外感肩背痛《症因脉治》
  27. 外感头痛《症因脉治》
  28. 外感肩背痛《中医词典》
  29. 外感吐酸水《中医词典》
  30. 外感霍乱转筋《症因脉治》
  31. 外感吐血《中医词典》

《医学传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