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籍目录

曾与一医家同治一白头翁证,医家主用白头翁汤。余曰:脉弱不能受黄连黄柏之大苦大寒,宜变通也。用白头翁秦皮而以栀子皮炒过代黄连黄柏。又加山药扁豆以益中气,服之而愈。此方服之即愈,若用原方,必加脾败之病矣。加山药扁豆者,平淡之性,扶土气以任苦寒也。

此病,伤寒厥阴肝经阳复生热有之。伤寒里病,一气独胜,病气极盛。故阴经阳复所生之热,其力甚大。非用黄连等大寒之味不能清之。至于内伤肝经病热,左关迟脉小于右,则归芍地黄丸甚相宜。六味地黄丸加归芍,滋养肝木津液之方也。伤寒一气独胜,详伤寒读法篇。

凡用大苦大寒伤中气之药,不惟要审明脉象,尤要审明病人所在地之地气。如夏日多雨,地下之热较实。夏日少雨,地下之热较虚。春夏则地下之气之热较虚。秋冬则地下之热较实。造化地下的热之虚实,人身中气以下的热之虚实应之。热实故脉实,热虚故脉虚。又如秋冬之间鸣雷,则秋收之阳外散。地下阳少,人身中下亦阳少,阳少则脉虚。冬至后不冷,常起大雾,则冬藏之阳外散。地下之阳少,人身中下亦阳少。阳少则虚。冬月阳少脉虚,来春春无所生,阳更少,脉更虚。一直要到立秋处暑后,太阳射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之力,将他收而降入地面之下,然后地下有阳。然后人身中下阳气渐充,脉乃渐实也。阳实脉实,病热之病,其热乃实。然后黄连黄柏的证,乃可用黄连黄柏之药。西南各地,冬季无雪无冰,,气候不冷。重庆且多大雾。地下藏阳不多,医家如仍按书用药,不知审查地气,一定将病治重,而不知何以病重之所以然。常谓东北方实病多,西南方虚病多。东北地方冬令严寒,西南地方冬令少冷故也。亦有个人之病,不能一概而论。则内伤之病有之。时令病则大概相同。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对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藏气,特别重视,医家却解释错误,使后人学之不得要领。即如香连丸痢疾,东北各地都效。西南如昆明重庆都则多不能见效。反加病焉。痢疾服黄连加病者,将黄连易艾叶以温暖肝经,然后效也。此因冬令不冷之地,水中所藏阳热不多,肝阳不旺,化热之元素本少,故畏黄连之寒,而喜艾叶之温也。肝阳不虚之人,不在此例。前人立方,根据一地之病证地气。吾人用前人之方,须审各地之病证地气。此本书生命宇宙篇,所以冬藏不足之地,特别重视也。总以病人之脉象为凭。阳虚之地,病人之脉,亦多阳虚也。

人身内伤之病,肝木刚燥之病最多。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极合机宜。王孟英医案所载养阴诸案,可以为法。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木寒证,白头翁汤治肝木热证,皆少有之肝木病也。前人对于柔肝之法,特别注意。初学切不可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籍目录
  1.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 白秃《圣济总录》
  4. 白头翁汤证《经方实验录》
  5. 白秃疮《中医词典》
  6. 白头翁汤九十 方见《伤寒·厥阴》《金匮悬解》
  7. 白秃疮《外科十法》
  8. 白头翁汤方《伤寒论》
  9. 白秃疮《幼幼新书》
  10. 白头翁汤方《医宗金鉴》
  11. 白秃疮《儒门事亲》
  12. 白头翁汤方《医宗金鉴》
  13. 白秃疮《外科正宗》
  14. 白头翁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白秃疮(落发不生)《医学心悟》
  16. 白头翁汤(《伤寒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7. 白秃疮方《冯氏锦囊秘录》
  18. 白头翁汤《伤寒括要》
  19. 白秃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20. 白头翁汤《医方论》
  21. 白秃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22. 白头翁汤《时方妙用》
  23. 白秃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24. 白头翁汤《伤寒寻源》
  25. 白秃候《诸病源候论》
  26. 白头翁汤《医方考》
  27. 白秃候《诸病源候论》
  28. 白头翁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9. 白秃候《诸病源候论》
  30. 白头翁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白秃头疮《急救广生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