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热伤风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籍目录

阳热之气,应当由地面上降入地面下时,忽然降不下去,天气骤热,则病热伤风。空气中阳热逆腾,金气受伤,人身应之。热伤风外证,喷嚏连连,鼻鸣清涕,头目觉热,似作寒热,动则汗出。然能照常动作,意识如故,竟有十日半月不愈者,病延日久,遂致虚惫。

此肺家收敛之金气,被空气之热上冲之病也。病在肺家,不在荣卫,故能饮食动作,热卫肺,故喷嚏连连,鼻鸣清涕。肺主皮毛,牵连荣卫,故似作寒热。热气上冲,肺气不能降之,故头自觉热。热冲肺逆,大气偏升,中气必虚,故动则汗出。

此病名为热伤风,其实是伤热风。因大气中的金气,被大气中的热气冲散,不能收敛。人身木火之气,亦化热不降,而冲伤肺家,乃自己本身之气自病。此病无论多日,舌上无苔,脉象虚数。方用枯黄芩薄荷白术炙草党参当归白芍各一钱,,冰糖红枣各五钱,脉重按虚微者,加干姜一钱。

黄芩清冲入肺家热,用薄荷降肺气之逆,偏升之病,中气必虚,故兼用白术炙草党参以温补中气。当归芍药平荣气之疏泄,并养耗散之津液。重用冰糖大枣养中气补津液也。脉重按虚微,中气必寒。故加干姜

如服方病愈,仅头热不减,此肺气已降,肝热独冲。用黑豆一味煮浓汤加盐少许,服下即愈。热伤风病,日久不愈,金气不收,木气妄动,相火外散,中土失根,尚再加咳嗽,易成痨疾。黑豆养木平冲,盐补中气。

此病多发现于秋季。四时之中,大气忽然温升,亦有病者。服黄豆黑豆绿豆各一把,润降温升之气并养中气亦效。脉虚者,加冰糖一两以补中气。

热伤风如发现于冬春之交,宜服八珍丸。因阳气由静而动,化热上冲,力量最大。最伤土气,最伤血液。参术芩草以补土气,芍地芎归以补血液故效。三十二年冬桂林盛行。因桂林夏季,热度一百一十度者多日,处暑后即无大雨,并无大雷。入地之阳,可谓十足。却冬季无雪不冷,冬至前后,大气中常有火烧黄土臭味,炖红肉臭味,夜多大风,昼间山头多布黄雾。此种阳多不藏之气象,令人头昏。阳多不藏,一到大寒,应当阳动木泄之时,力量特大,所以伤血伤气也。冬春之交,川滇黔无此气象,入冬闻雷,降入地下的阳气,本来不盛也。长江一带无此气象,冬有雪也。北方无此气象,土厚水深,阳气入地者深,出地者不急急也。

热伤风,用冰糖糯米粥,补中气补肺阴极效。宜多食。或用小黄豆两把,煮极烂睡前连渣服亦效。黄豆能补中气,养木平冲,润肺金,补津液助降气而资收敛故效。黄豆方,如其效只暂时,加生姜三钱与食盐即效。因火气上逆入肺,即不降入土中,肺虽热,胃却寒。加姜以温胃寒。食盐补中。治肺热须顾胃寒,此治热伤风之原则也。食盐以适口为度,不可太咸。

感冒病,不可用桂枝桂枝温燥之性,只宜真伤寒中风桂枝汤麻黄汤证。此证无温燥的关系故也。此外之感冒,常有温燥的关系,用之病必加重。汤头歌诀九味羌活汤,一派温升之药,常见世人用之而加病者,不知感冒之理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籍目录
  1. 热伤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 热伤肺络《中医词典》
  3. 热伤风《中医词典》
  4. 热伤肺络《中医名词词典》
  5. 热伤风咳嗽《中医词典》
  6. 热疝秘方《华佗神方》
  7. 热伤筋脉《中医名词词典》
  8. 热疝《中医词典》
  9. 热伤筋脉《中医词典》
  10. 热痧《中医词典》
  11. 热伤气《中医词典》
  12. 热入营分《凌临灵方》
  13. 热伤神明《中医名词词典》
  14. 热入血室证治并方《卫生宝鉴》
  15. 热伤神明《中医词典》
  16. 热入血室证三 阳明四十九《伤寒悬解》
  17. 热伤肾阴《中医词典》
  18.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19. 热深厥深《中医名词词典》
  20.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21. 热深厥深《中医词典》
  22.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23. 热生火《中医词典》
  24.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25. 热胜便脓证十二 厥阴十三《伤寒悬解》
  26.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27. 热胜便血证七 厥阴八《伤寒悬解》
  28.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29. 热胜喉痹证十一 厥阴十二《伤寒悬解》
  30. 热入血室证《女科经纶》
  31. 热胜痈脓证九 厥阴十《伤寒悬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