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证暑病
轻证暑病,发热,热有进退,微恶寒,时作时止,头痛,身软,精神倦怠,或欲呕或不呕,或泻或不泻,舌有薄苔,或黄或白,恶见日光。脉象虚,中部取之。方用藿香一钱,扁豆四钱煎服。泻与呕均加厚朴一钱,吴茱萸三分,黄连三分。头痛甚,加黑豆三钱。鼻气热,加焦栀仁二钱。
本身少阳暑气,散漫胃中,脾胃不和,故恶寒发热。病在脾胃,不在荣卫,病属于虚,故热有进退,时作时止。胆经不降,故头疼。暑气熏肺,故身软而精神倦怠。胆经逆故欲呕。暑气扰于胃中,胃不和,故泻。胆胃俱逆,故舌有薄苔。病在胃间,故脉动中部。暑气伤,故脉虚。胆火逆伤肺阴,故头痛甚。本身暑气浮逆,故恶见日光。肺热故鼻气热。如病已数日,又加口苦,脉则沉取乃得,左脉较弱于右,日久则病深故也。左脉较右脉弱者,暑伤阴也。
藿香降胃和胃,扁豆建中调胃,厚朴降胆理胃,萸连降胃气调升降,黑豆养阴,焦栀仁降相火。此证为普通暑病。不用甘药者,暑病脉在中部,不宜甘性之壅滞也。扁豆性平味淡,最宜暑病。

- 轻证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轻易服药戒《卫生宝鉴》
- 轻治法《石室秘录》
- 轻药愈病论《医学源流论》
- 轻重《圣济总录》
- 轻宣润燥《中医词典》
- 轻重《中医词典》
- 轻宣润燥《中医名词词典》
- 轻重《麻疹阐注》
- 轻宣肺气《中医词典》
- 轻重《证治准绳·幼科》
- 轻宣肺气《中医名词词典》
-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友渔斋医话》
-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病理学》
- 轻重损伤按穴治法《救伤秘旨》
- 轻身秘方(华佗轻身)《华佗神方》
- 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医用化学》
- 轻清疏解《中医词典》
- 氢键的本质《医用化学》
- 轻清疏解《中医名词词典》
- 氢键的键长和键能《医用化学》
- 轻可去实《中医词典》
-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医用化学》
- 轻脚丸《是斋百一选方》
- 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医院药学》
- 轻脚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轻剂《中医词典》
- 倾《中医词典》
- 轻剂《中医名词词典》
- 倾仆《脉因证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原著:彭子益伤寒论坛校对
- 前言
- 医家小传
- 全书概要
- 本书读法次序
- 上编
-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彭子益着罗超羣校
- 原理上篇
- 古方上篇
- 古方上篇导言
-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荣卫的意义
-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乌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古方上篇 图的说明
-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 温病本气篇
- 温病本气篇导言
- 温病的意义
- 病在荣卫
- 病在气分
- 病在肠胃
- 病在血分
- 两感温病
- 冬温
- 鼠疫
- 湿温
- 温病的坏病
-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 温病脉是虚象
-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 温病出疹之关系
- 温病汗下之过
- 温病与燥病之分别
-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 《内经》经文读法
-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读法
-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 儿病本气篇
- 时病本气篇
- 时病本气篇导言
- 一、暑病
- 二、霍乱
- 三、水泻
- 四、痢疾
- 五、疟疾
- 六、喉痛
- 七、感冒
- 八、燥气病
- 九、痧症
- 十、湿热病
- 伤寒论方解上篇
-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
- 荣气本病方
- 卫气本病方
- 荣卫双病方
- 荣卫双病气虚方
- 荣卫双病津虚方
- 荣卫双病兼里气湿寒方
- 荣卫双病兼里气燥热方
- 荣卫病罢里湿方
- 荣卫病罢里湿表虚方
- 荣卫病罢里燥方
- 太阴脾脏本病方
- 少阴肾脏本病方
- 厥阴肝脏本病方
- 阳明胃腑本病方
- 太阳膀胱腑本病方
- 少阳胆经本病方
- 伤寒论方解中篇
- 荣卫本病方
- 荣卫兼阳明胃腑之经气病方
- 太阴脾脏本病方
- 少阴肾脏本病方
- 少阴肾脏与荣卫同病方
- 厥阴肝脏本病方
- 阳明胃腑本病方
- 阳明胃腑津虚方
- 阳明胃腑病有瘀血方
- 少阳胆经本病方
- 少阳胆经与荣卫同病方
- 伤寒论方解下篇
- 荣卫坏入太阴脾脏方
- 荣卫坏伤中气方中复木燥方
- 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
- 荣卫坏入厥阴肝脏方
- 荣卫坏入阳明胃腑方
- 荣卫坏病中寒肺燥肝热方
- 荣卫坏病结胸方
- 荣卫坏病痞证方
- 太阴脾脏热证方
- 少阴肾脏热证方
- 少阴阳复吐证方
- 少阴阳复土胜水负方
- 厥阴肝脏热证方
- 小承气汤(方见前)
- 阳明胃腑寒证方
- 少阳胆经坏病方
- 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
- 疑难篇三阳合并方
- 类伤寒篇
- 湿病方
- 霍乱方
- 大病瘥后喜唾方
- 伤寒愈后气逆方
- 大病愈后肺热积水方
- 大病愈后气热方
- 阴阳易方
- 金匮方解篇
- 金匮方解篇导言
- 内伤呕吐哕下利
- 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 内伤痰饮咳嗽
- 苓桂术甘汤
- 甘遂半夏汤
- 己椒苈黄丸
- 十枣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木防己汤
-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 五苓散
- 半夏加茯苓汤
- 泽泻汤
- 小半夏汤
- 厚朴大黄汤
- 葶苈大枣泻肺汤
- 小青龙汤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 内伤肺痈肺痿上气
- 内伤血痹虚劳
- 内伤奔豚
- 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
- 内伤水气黄疸
- 麻黄甘草汤
- 越婢汤
- 防己黄芪汤
- 防己茯苓汤
- 越婢加术汤
- 蒲灰散
- 麻黄附子汤
- 杏子汤
-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
- 枳术汤
- 黄芪芍药桂酒汤
- 桂枝加黄芪汤
- 茵陈蒿汤
- 栀子大黄汤
- 硝矾散
- 茵陈五苓散
- 猪膏发煎
- 桂枝加黄芪汤
- 大黄硝石汤
- 小半夏汤
- 小柴胡汤
- 小建中汤
- 内伤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
- 外科疮痈肠痈淫疮
- 外感历节中风
- 外感痉湿暍疟
- 外感百合狐惑阴阳毒
- 妇人妊娠产后病及杂病
- 古方中篇
- 古方中篇导言
- 炙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黄芪五物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大黄蟅虫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 大黄牡丹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
-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甘麦大枣汤证本位的意义
- 温经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古方下篇
- 古方下篇导言
- 理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肾气丸证治描论的意义
-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炙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酸枣仁汤证推论的意义
-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
- 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 生姜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黄芪五物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大黄蛰虫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 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推论的意义
-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甘麦大枣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温经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大承气汤核桃承气汤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 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 再推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意义
- 再推论承气汤四逆汤得意义
- 脉法篇
- 舌胎篇
- 药性提纲篇
- 肝胆木气药
- 生命宇宙篇
- 王养林书后
- 汪英时书后
- 王详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