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伤寒论》
- 辨胎孕男女法《中医词典》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杂病论》
- 辨胎热《幼科铁镜》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医宗金鉴》
- 辨胎脉《医效秘传》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杂病论》
- 辨胎脉《察病指南》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论》
- 辨胎惊胎风《幼科铁镜》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医宗金鉴》
- 辨胎火胎毒及猴狲疳论《疡科心得集》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杂病论》
- 辨胎黄《幼科铁镜》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论》
- 辨胎寒《幼科铁镜》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医宗金鉴》
- 辨胎歌《女科秘旨》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辨胎毒发丹《幼科铁镜》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胎《沈氏女科辑要》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 辨数脉所统有二《诊脉三十二辨》
- 辨痰《中医词典》
- 辨术者太素脉论《一得集》
- 辨天泡疮翻花疮论《疡科心得集》
- 辨黍《类经图翼》
- 辨瞳人散大肝血少胆汁游走论《眼科阐微》
- 辨寿夭肥瘦勇怯忍痛不忍痛胜毒不胜毒形状篇《形色外诊简摩》
- 辨头痛《内外伤辨》
《伤寒论》
- 序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