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伤寒(附寒极似热)

《幼科铁镜》书籍目录

小儿之十指俱冷,以三指按额俱热,身壮热,面赤而淡,不动必掣,此伤寒之症也.

表散法∶开天门,分阴阳,推三关,体浓则大发其汗,揉太阳并外劳宫,运八卦推艮入坎,症轻推之自愈,重则用元宵火定之.体弱随发汗随止,女反是治,用芎苏饮服之.

有寒极似热者,面色红如水红桃花,口渴而唇不干燥,舌不红紫,大便青色,小便清长,此寒极也.似热者因面有红色,口有渴形故也,治之与前法同.

如口作渴,大便秘,小便赤,是内有热,而外伤寒也,宜先表外而后清里为主.表用芎苏饮,里用白茯、半夏陈皮连翘木通枳壳甘草煎服.

本郡田三公祖之公孙方二岁,抱风寒烧热症,郡医见烧有惊悸便作惊症治,数日不愈.余以三指按额俱热,儿十指俱冷,用芎苏饮一剂.留饮.席未解,内小童报曰∶小相公热退矣.此烧有表里,不可不辨之一验也.

余于癸丑科会试,盛京有銮仪卫正堂许公乃孙方岁半,患伤寒症,初延太医院幼科失表.后于朝房内,余同里员外郎陈是庵道及于余,余即日来贵池馆亲邀往治.但见身冷如冰,痕毛差差,面色惨晦,不知人事,知寒邪内伏,用天保采薇汤一剂,嘱曰∶夜发热则明日来治,不则莫可如何矣.夜果发热,仍用前汤一剂,热又解.许曰∶发热退热,药同效异,真出奇也.余曰∶寻常症在表感一剂便解,如令公孙,邪被药误伏内,昨一剂攻邪,邪到肌表,表见邪自是作热,仍以原方加追一剂,表解热除,无甚奇也.许曰∶前是庵备道年翁乃幼科白眉,今若此洵名下无虚矣.以百金寿.余辞曰∶晚两代治救婴儿,从不受谢一文.再四面璧,更欲延请余入太医院.又辞曰∶老母在堂,晚在都门白云频望承盛意心领之可矣.许乃止.此关门杀贼之一征也.

方伯张存儒初生有公郎抱惊风,患初郡中医作夹食用消导剂,症加甚后余用半夏四钱,生姜一钱,防风二钱,一服即愈,此药用当而通神之一验也.

余邑张中尊嫒患病,邑中医曾治十余日不愈.会余到邑,中尊得闻,接余治.婢方抱出离座五六步外,望见面上光光浮浮毫无宝色,余曰∶不须抱近,请回.中尊问症若何.余曰∶肺气已绝不可治矣.明日果死.此望色而知为死症之验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科铁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科铁镜》书籍目录
  1. 辨伤寒(附寒极似热)《幼科铁镜》
  2. 辨善后《白喉条辨》
  3. 辨伤寒二《伤寒寻源》
  4. 辨善恶顺逆《中医外科学》
  5.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冯氏锦囊秘录》
  6. 辨善病风厥消瘅寒热痹积聚善忘善饥不瞑多卧形状篇《形色外诊简摩》
  7. 辨伤寒可汗不可汗《冯氏锦囊秘录》
  8. 辨痧疹腹痛《医门补要》
  9. 辨伤寒受病阴阳不同一条《伤寒贯珠集》
  10. 辨涩脉《诊脉三十二辨》
  11. 辨伤寒太阳经再传《冯氏锦囊秘录》
  12. 辨色失误《百病自测》
  13. 辨伤寒未解将解《冯氏锦囊秘录》
  14. 辨色论《女科折衷纂要》
  15. 辨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温病正宗》
  16. 辨色及病《沈氏女科辑要》
  17. 辨伤寒五十九刺《续名医类案》
  18. 辨色歌《小儿推拿广意》
  19. 辨伤寒一《伤寒寻源》
  20. 辨色法《医理真传》
  21.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伤寒百证歌》
  22. 辨色《女科证治准绳》
  23.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冯氏锦囊秘录》
  24. 辨色《白喉条辨》
  25. 辨上焦病脉证并治《婴儿论》
  26. 辨三因《察病指南》
  27. 辨烧热《幼科铁镜》
  28. 辨三痞论并方《中藏经》
  29.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30. 辨三经标本并病《白喉条辨》
  31.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