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方

《伤寒论》书籍目录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论》书籍目录
  1. 小承气汤方《伤寒论》
  2. 小承气汤方《医宗金鉴》
  3. 小承气汤证《经方实验录》
  4. 小承气汤方《医宗金鉴》
  5. 小承气汤证《临证实验录》
  6. 小承气汤方《伤寒杂病论》
  7. 小承气汤证二条《伤寒贯珠集》
  8. 小承气汤方《伤寒杂病论》
  9. 小承气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10. 小承气汤方《伤寒杂病论》
  11. 小承气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12. 小承气汤方《伤寒杂病论》
  13. 小承气证《医学摘粹》
  14. 小承气汤八十九 方见《伤寒·阳明》《金匮悬解》
  15. 小承气证《医学摘粹》
  16. 小承气汤(玉函)《张氏医通》
  17. 小承气证三 阳明二十二《伤寒悬解》
  18. 小承气汤(《温疫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9. 小承气证十 阳明二十九《伤寒悬解》
  20. 小承气汤《伤寒括要》
  21. 小承气证十一 阳明三十《伤寒悬解》
  22. 小承气汤《汤头歌诀》
  23. 小赤脉《明目至宝》
  24. 小承气汤《医方论》
  25. 小赤脉传睛《银海精微》
  26. 小承气汤《时方妙用》
  27. 小虫进耳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8. 小承气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9. 小除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30. 小承气汤《伤寒寻源》
  31. 小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