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十八节 子悬

《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严氏紫苏散 许叔微曰∶治怀胎近上,胀满痰痛,谓之子悬。陈良甫曰∶妊至四五月,君相二火养胎,热气逆上,胎凑心胸,腹满痞闷,名曰子悬。用此加黄芩山栀之类。一方无川芎,名七宝散。许叔微云∶六七月子悬者用之,数数有验,不十服,胎便近下。

紫苏(一钱) 腹皮 人参 川芎 橘皮 白芍 当归(各三分) 甘草(一分)

锉分三服,水一盏,生姜四片,葱白煎,去渣服。

徐蔼辉曰∶去川芎,因避升提之故。

汪 庵曰∶治胎气不和,凑上胸腹,腹满,头疼,心腹腰胁皆痛,名子悬。因下焦气实,相火旺盛,举胎而上,上逼心胸也。每服止用苏叶一钱,当归七分,腹皮以下皆五分,甘草二分,无葱白;心腹痛者,加木香、延胡。

陈来章曰∶芎、归、芍药以和其血;苏、橘、大腹以顺其气。气顺血和,则胎安矣。既利其气,复以人参、甘草养其气者。顺则顺其邪逆之气,养则养其冲和之气也。

徐蔼辉曰∶延胡动血,恐未可用。

赵养葵有命门虚寒,胎上凑心就暖一说。

沈尧封曰∶此是百中仅一,非实是虚寒脉证,热药不可尝试。

沈尧封曰∶郁姓妇怀妊九月,偶因劳动,遂觉腹痛,胎渐升至胸中,气塞不通,忽然狂叫咬人,数人扶持不住,病名子上撞心,即子悬之最重者。用旋复代赭汤去参、枣,连灌两剂,胎堕得生。又一妇,证亦如之,服前药,胎堕而死。

尧封又曰∶陆检修正室,子上撞心。江稳婆教磨代赭汁服,遂产两子。一子在上,横于心下,一子撞着上子,故经一昼夜不至撞心,得不死,产下遂安。

葱白汤 治胎上逼心烦闷,又治胎动困笃。本草云∶葱白通阳安胎。楼全善曰∶此方神效,脉浮滑者宜之。葱白二七茎,浓煮汁饮之,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

陈良甫曰∶一妇孕七个月远归,忽然胎上冲作痛,坐卧不安。两医治之无效,遂云胎已死。用蓖麻子研烂,和麝香贴脐中以下之,命在呼吸。余诊视∶两尺脉绝,他脉和平。余问二医作何证治之?答云∶死胎

问何以知之?曰∶两尺沉绝,以此知之。余曰∶此说出何书?二医无答。余曰∶此子悬也。若是死胎,却有辨处∶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唇舌俱青,子母俱死。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苏饮。连进至十服,而胎近下矣。

李氏曰∶子悬证,火盛极,一时心气闷绝而死,紫苏饮连进可救。若两尺脉绝者,有误服动胎药,子死腹中,则憎寒,手指唇爪俱青,全以舌为证验,芎归汤救之。

王孟英按∶戊申秋,荆人妊八月,而患咳嗽碍眠,鼻衄如射,面浮肢肿,诸药不应。谛思其故,素属阴虚,内火自盛,胎因火动,上凑心胸,肺受其冲,咳逆乃作,是不必治嗽,仍当以子悬治之。因以七宝散去参、芍、生姜,为其胸满而内热也;加生石膏以清阳明之火;熟地黄以摄根蒂之阴。投匕即安。今年冬仲,亦以八月之娠,而悲哀劳瘁之余,胎气冲逆,眩晕嗽痰,脘胀便溏,苔黄口渴。予蠲饮六神汤胆星茯苓,加枳实、苏叶、大腹皮以理气开郁;黄芩栀子竹茹以清热安胎。一剂知,二剂已。凡子悬因于痰滞者,余每用此法,无不应如桴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沈氏女科辑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1. 子悬《沈氏女科辑要》
  2. 子悬《女科精要》
  3. 子悬《女科指掌》
  4. 子悬《竹林女科证治》
  5. 子悬《女科折衷纂要》
  6. 子悬《丹台玉案》
  7. 子悬《盘珠集胎产症治》
  8. 子悬《明医指掌》
  9. 子悬《评注产科心法》
  10. 子悬《医述》
  11. 子悬《女科秘要》
  12. 子悬《续名医类案》
  13. 子悬(子眩《医学心悟》
  14. 子悬《冯氏锦囊秘录》
  15. 子悬胎上逼心证治《医宗金鉴》
  16. 子悬《女科秘旨》
  17. 子悬胎上逼心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8. 子悬《胎产秘书》
  19. 子眩《中医词典》
  20. 子悬《济生集》
  21. 子眩《评注产科心法》
  22. 子悬《产鉴》
  23. 子喑《胎产秘书》
  24. 子悬《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25. 子喑《冯氏锦囊秘录》
  26. 子悬《中医词典》
  27. 子喑《医述》
  28. 子悬《中医名词词典》
  29. 子喑《济阴纲目》
  30. 子消后方《麻疹阐注》
  31. 子喑《明医指掌》

《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