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圣济总录》云∶胞衣不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盖胎儿未下,子与母气,通其呼吸。若子死腹中,胞脏气寒,胎血凝冱,气升不降。古方多用行血、顺气药,及硝石水银、 砂之类。然胎已死,躯形已冷,血凝气聚,复以至寒之药下之,不惟无益,而害母命也多矣。古人用药,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药寒温、各从其宜。如娠妇胎漏,血尽子死者;有坠堕颠扑,内伤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汤进三服,使胞脏温暖,凝血流动。盖以附子能破寒气堕胎故也。若因伤寒热证、温疟之类,胎受热毒而死,留于胞中不下者。古人虑其胎受热毒,势必胀大难出,故用朴硝水银、砂之类,不惟使胎不胀,且能使胎化烂,副以行血顺气之药,使胎即下也。

热病胎死腹中,新汲水浓煮红花汁,和童便热饮,立效。(见《本章经疏》)

妊病去胎,大麦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见《千金方》)

齐仲甫曰∶堕胎后血出不止∶一则因热而行;一则气虚不能敛。泻血多者,必烦闷而死。或因风冷堕胎,血结不出,抢上攻心,烦闷而死,当温经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漓不止,是冲任气虚,不能约制故也,宜胶艾汤伏龙肝散

王孟英按∶有无故堕胎而恶露全无者,此血虚不能荣养,如果之未熟而落。血既素亏,不可拘常例而再妄行其瘀也。

问∶何以知胎死?曰∶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子活母死;面舌俱青,子母俱死。死胎坠胀瘀痛,亦与常产不同。

王孟英按∶吴鞠通云∶死胎不下,不可拘执成方而悉用通法。催生亦然。当求其不下之故,参以临时所现之脉证若何,补偏救弊,而胎自下也。余谓诸病皆尔,不特下死胎也。又《寓意草》有用泻白散加芩、桔以下死胎之案。可见人无一定之病,病非一法可治,药无一定之用,随机应变,贵乎用得其当也。

王孟英按∶许裕卿诊邵涵贞室,娠十七月不产,不敢执意凭脉,问诸情况,果孕非病,但云孕五月以后不动,心窃讶之。为主丹参一味,今日服七钱。两旬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料在五月不动时。经年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实在树,败者必腐,但亦有不腐者,则枯胎之理可推也。余谓此由结胎之后,生气不旺,未能长养,萎于胞中,又名僵胎。亦有不足月而自下者,并有不能破胞而自落者,余见过数人矣。若胎已长成,则岂能死于腹中而不为大患,至年余而始下哉?惜许君言之未详也。丹参长于行血,专用能下死胎,凡胎前皆宜慎用。世人谓其功兼四物,以之安胎,因而反速其堕,而人不知之,余见亦多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沈氏女科辑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1. 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沈氏女科辑要》
  2. 胎死腹中《是斋百一选方》
  3. 胎死腹中秘方《华佗神方》
  4. 胎死腹中《是斋百一选方》
  5. 胎死上喘《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6. 胎死腹中《奇效简便良方》
  7. 胎死上喘《女科秘要》
  8. 胎死腹中《竹林女科证治》
  9. 胎嗽《中医词典》
  10. 胎死腹中《达生编》
  11. 胎溻皮疮《中医词典》
  12. 胎死腹中《中医词典》
  13. 胎痛《中医词典》
  14. 胎死不下《中医妇科学》
  15. 胎痛《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16. 胎死《续名医类案》
  17. 胎痛《济生集》
  18. 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济阴纲目》
  19. 胎痛《女科秘旨》
  20. 胎水肿满《女科证治准绳》
  21. 胎痛《盘珠集胎产症治》
  22. 胎水肿满《中医妇科学》
  23. 胎痛《女科秘要》
  24. 胎水肿满《医学心悟》
  25. 胎头吸引术《妇产科学》
  26. 胎水肿满《证治准绳·女科》
  27.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妇产科学》
  28. 胎水肿满《中医词典》
  29. 胎萎不长《中医妇科学》
  30. 胎水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胎痿不长《竹林女科证治》

《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