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徐蔼辉曰∶此“淋”字,与俗所云“赤淋”淋字不同。彼指赤带言,系女精;此系指小水言也。妊妇淋曰子淋。小便不出曰转胞。子淋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转胞频数,而溲少不痛。淋属肝经阴亏火炽;转胞因膀胱被胎压住。膀胱止有一口,未溺时其口向上,口端横一管,上半管即名下焦,下半管即是溺孔。未溺时,膀胱之底下垂如瓶状,其口在上,与下焦直对,溺从下焦渗入,故曰“下焦者,别回肠,而渗入膀胱焉。”欲溺时,大气举膀胱之底,如倾瓶状,其口向下,从溺孔注出,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转胞一证,因胎大压住膀胱,或因气虚不能举膀胱之底。气虚者补气,胎压者托胎。若浪投通利,无益于病,反伤正气。

徐蔼辉曰∶汪 庵又谓胞系转戾,脐下急痛为转胞,溲或数或闭。二说小异。

子淋方

生地 阿胶 黄芩山栀 木通 甘草 水煎服。

丹溪治一妊妇小便不通,令一妇用香油涂手,自产门入,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即用人参、黄 、升麻大剂煎服。又治一妇转胞,用参、归煎服,探吐得愈。

沈尧封曰∶ 庵载其方名参术饮。用当归熟地黄、芎 、芍药人参白术、留白陈皮半夏炙甘草,加姜煎,空心服。丹溪论曰∶窘胞之病,妇之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浓者,多有之。古方用滑药鲜效,因思胞不自转,为胎被压,若举起胎,胞必自疏,水道自通矣。近吴宅宠人患此,脉似涩,重则弦。予曰∶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胎弱不能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溢,则胎避而就下。乃以上药与饮,随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候气定,又与之而安。此恐偶中,后治数人皆效。

仲景云∶妇人本肥盛,今反羸瘦,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地黄为君,功在补胞。又法∶将孕妇倒竖,胞转而小便自通矣。

沈尧封曰∶汪昂采《本事》安荣散,治子淋心烦闷乱。云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烦闷。方用人参、甘草之甘以补虚;木通灯草之渗,滑石之滑,以通淋 。肺燥则天气不降,而麦冬能清之;肾燥则地气不升,而细辛能润之;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亦有因房劳内伤胞门,冲任虚者,宜八珍汤肾气丸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沈氏女科辑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1. 子淋、转胞《沈氏女科辑要》
  2. 子淋《女科秘要》
  3. 子淋论《胎产心法》
  4. 子淋《评注产科心法》
  5. 子淋论《妇科秘书》
  6. 子淋《盘珠集胎产症治》
  7. 子淋证治《医宗金鉴》
  8. 子淋《女科指掌》
  9. 子淋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0. 子淋《女科精要》
  11. 子龙丸《外科全生集》
  12. 子淋《竹林女科证治》
  13. 子满《中医词典》
  14. 子淋《丹台玉案》
  15. 子满《济生集》
  16. 子淋《明医指掌》
  17. 子满《胎产秘书》
  18. 子淋《济阴纲目》
  19. 子满《医述》
  20. 子淋《医述》
  21. 子满《竹林女科证治》
  22. 子淋《冯氏锦囊秘录》
  23. 子满《女科指掌》
  24. 子淋《女科秘旨》
  25. 子满《盘珠集胎产症治》
  26. 子淋《胎产秘书》
  27. 子满子肿子气《冯氏锦囊秘录》
  28. 子淋《产鉴》
  29. 子满子肿子气《女科精要》
  30. 子淋《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31. 子冒《中医词典》

《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