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九节 带下

《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与男子遗浊同治)

《素问》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云∶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结而痛,出白,名曰蛊。

又云∶少腹冤热,溲出白液。

又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白淫

沈尧封曰∶带下有主风冷入于脬络者,巢元方、孙思邈、严用和、杨仁斋、楼全善诸人是也;有主湿热者,刘河间、张洁古、张戴人、罗周彦诸人是也;有主脾虚气虚者,赵养葵、薛立斋诸人是也;有主湿痰者,丹溪是也∶有主脾肾虚者,张景岳、薛新甫是也;又有主木郁地中者,方约之、缪仲淳是也。其所下之物,严主血不化赤而成;张主血积日久而成;刘主热极则津液溢出。其治法有用大辛热者,有用大苦寒者,有用大攻伐者,有用大填补者。虽立论制方,各有意义。然其所下之物,究竟不知为何物,惟丹溪云∶妇人带下,与男子梦遗同。显然指着女精言,千古疑窦,一言道破。但精滑一证,所因不同,惜其所制之方,囿于痰火二字中耳!由是言之∶白带即同白浊,赤带即同赤浊,此皆滑腻如精者。至若状如米泔,或臭水不粘者,此乃脾家之物,气虚下陷使然。高年亦有患此,非精气之病,不可混治。

尧封又曰∶戴元礼论赤浊云∶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若溺不赤,无他热证,纵见赤浊,不可以赤为热,只宜以治白浊法治之。观此则以赤带为热者谬矣。

王孟英按∶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故扁鹊自称带下医,即今所谓女科是矣。《金匮》亦以三十六病隶之带下。但过多即为病,湿热下注者为实;精液不守者为虚。苟体强气旺之人,虽多亦不为害,惟干燥则病甚。盖营津枯涸,即是虚劳。凡汛愆而带盛者,内热逼液而不及化赤也;并带而枯燥全无者,则为干血劳之候矣。汇而观之∶精也、液也、痰也、湿也、血也,皆可由任脉下行而为带;然有虚寒,有虚热、有实热三者之分。治遗精亦然。而虚寒较少,故天士治带,必以黄柏为佐也。

妙香散 治脉小食少,或大便不实者。

龙骨 益智仁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 远志(去骨) 茯神(去木,各五钱) 朱砂(二钱五分)

炙甘草(钱半) 为末,每服酌用数钱。

地黄饮子去桂附 肾阴不足,肝阳内风鼓动而滑精,其脉弦大者宜之。叶天士云∶天地温和,风涛自息。又云∶坎中阳微,下焦失纳。又云∶肝为刚藏,不宜温药,只宜温柔养之。

水制熟地(八钱) 川石斛 麦冬 茯苓(各一钱五分) 石菖蒲 远志肉 巴戟肉 干淡苁蓉(各一钱) 五味子山萸肉(沈尧封曰∶末二味酸药可去。)

补肾阴清肝阳方 王宇泰曰∶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

藕节松叶 侧柏叶(各一斤) 生地 玉竹 天冬(各八两) 女贞子 旱莲草(各四两) 熬膏服

沈尧封曰∶此方以清芬之品清肝,不以苦寒之药伤气。

八味丸 戴元礼曰∶有赤白浊人,服玄菟丹不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

沈尧封曰∶此即坎中阳微,下焦失纳之意,屡用有效。

王孟英按∶阴虚而兼湿火者,宜六味丸。甚者,加黄柏尤妙。

玄菟丹(局方)

菟丝子(十两) 五味子(七两) 茯苓 莲肉(各三两) 山药(六两)

松硫丸 此是方外之方,治赤白浊、赤白带,日久不愈,无热证者,其效如神。

松香硫黄二味,铁铫内溶化,将醋频频洒上,俟药如饴,移铫置冷处,用冷水濡手,丸如豆大。必须人众方可,否则凝硬难丸。每服一钱。

王孟英按∶此方究宜慎用。

固精丸 《选注》云∶阳虚则无气以制其精,故寐则阳陷而精道不禁,随触随泄,不必梦而遗也。必须提阳固气,乃克有济。

鹿茸(一具) 鹿角霜(分两同茸) 韭子 淡干苁蓉(各一两) 五味子 茯苓 熟附子 巴戟肉 龙骨 赤石脂(各五钱) 酒糊丸。

温柔涩法 叶氏治白淫。

白龙骨 桑螵蛸 湖莲 芡实 茯苓 茯神 金樱子 覆盆子 远志肉 蜜丸。

赤水玄珠》端本丸 治脉大体肥,大便晨泄不爽,湿热遗精,极验。叶天士云∶湿热之病,面色赤亮可证。

苦参 川柏(各二两) 牡蛎 蛤粉 葛根 青蒿螺蛳壳( ,各一两) 神曲和丸。

本事方清心丸 戴元礼曰∶有经络热而滑者,此方最妙。大智禅师云∶腰脊热而遗者,皆热遗也。

黄柏 冰片 盐汤为丸。

徐蔼辉曰∶亦有阴亏之极,致腿足、腰脊、肝肾部位作热而遗者,又宜填阴固涩,以敛虚阳,非可妄投清火,宜详辨脉证。

导赤散 李濒湖曰∶一壮年男子,梦遗白浊,少腹有气上冲,每日腰热,卯作酉凉。腰热则手足冷,前阴无气;腰热退,则前阴气动,手足温。又旦多下气,暮多噫气,时振,逾旬必遗,脉弦滑而大。偶投涩药,则一夜二遗,遂用此方大剂煎服,遗浊皆止。

生地 木通 甘草

王孟英按∶任脉虚而带下不摄者,往往滋补虽投而不能愈。余以海螵蛸一味为粉,广鱼鳔煮烂,杵丸绿豆大,淡菜汤下,久服无不收效,真妙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沈氏女科辑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1. 带下《沈氏女科辑要》
  2. 带下《中医妇科学》
  3. 带下《笔花医镜》
  4. 带下《邵兰荪医案》
  5. 带下《女科撮要》
  6. 带下《扁鹊心书》
  7. 带下《女科指掌》
  8. 带下《脉因证治》
  9. 带下《邯郸遗稿》
  10. 带下《妇科玉尺》
  11. 带下《灸法秘传》
  12. 带下《妇人规》
  13. 带下(杂病)《金匮悬解》
  14. 带下《医宗己任编》
  15. 带下案《丁甘仁医案》
  16. 带下《周慎斋遗书》
  17. 带下白候《诸病源候论》
  18. 带下《医学心悟》
  19. 带下病《中医妇科学》
  20. 带下《丹溪心法》
  21. 带下部《本草易读》
  22. 带下《卫生易简方》
  23. 带下赤白《丹溪治法心要》
  24. 带下《明医指掌》
  25. 带下赤白《金匮钩玄》
  26. 带下《古今医案按》
  27. 带下赤候《中医词典》
  28. 带下《顾松园医镜》
  29. 带下赤候《诸病源候论》
  30. 带下《万病回春》
  31. 带下出于风冷停宿《女科经纶》

《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