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十九节 妊娠肿胀

《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沈尧封曰∶妊妇腹过胀满,或一身及手足面目俱浮,病名子满,或名子肿,或名子气,或名胎水,或名琉璃胎。但两脚肿者,或名皱脚,或名脆脚。名色虽多,不外有形之水病,与无形之气病而已。何则?胎碍脏腑,机栝不灵。肾者胃之关也,或关门不利,因而聚水;或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则大气升降之道窒塞,此无形之气病也。病在有形之水,其证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无形之气,其证必皮浓色不变。说见《内经·胀论》,细玩自明。更有痰滞一证,痰虽水类,然凝聚质浓,不能遍及皮肤,惟壅滞气道,使气不宣通,亦能作肿,其皮色不变,故用理气药不应,加化痰之品,自然获效。

徐蔼辉曰∶《灵枢·水胀论》曰∶水始起,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愚按于肤胀言皮浓色不变,则水胀之皮薄色变可知矣。存参。

《千金》鲤鱼汤 治妊娠腹胀满,或浑身浮肿,小便赤涩。

沈尧封曰∶此治有形之水也,以腹胀满为主。身肿溺涩上加一“或”字,乃或有或无之词,不必悉具。

陈良甫曰∶胎孕至五六个月,腹大异常,此由胞中蓄水,名曰胎水。不早治,恐胎死。或生子手足软短,宜《千金》鲤鱼汤。盖鲤鱼归肾,又是活动之物,臣以苓、术、姜、橘,直达胞中去水;又恐水去胎虚,佐以归、芍,使胎得养。真神方也。

当归 白芍(各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橘皮红(五分) 鲤鱼(一尾去鳞肠)

作一服,白水煮熟,去鱼,用汁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一盏,空心服,胎水即下。如腹闷未尽除,再合一服。

《金匮》葵子茯苓汤 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沈尧封曰∶此滑利之剂,亦治有形之水。

葵子(一斤) 茯苓(三钱)

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天仙藤散 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至腿膝,行步艰难,喘闷妨食,状似水气,甚至足指间出黄水者,谓之子气。此元丰中淮南名医陈景初制,本名香附散,李伯时更名天仙 散。

沈尧封曰∶此理气方也。脚面渐肿至腿膝,并足指间黄水出,是水与气同有之证,不得即谓之气病。必皮浓色不变,方是气病,用此方为对证。

天仙藤(即青木香 ,洗,略焙) 香附(炒) 陈皮 甘草 乌药 木香

等分锉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紫苏五叶,水煎,日三服。肿消止药。

齐仲甫曰∶妊娠八九月见脚肿,不必治,当易产∶因胎中水必多,不致燥胎故也。若初妊即肿者,是水气过多,儿未成体,恐胎伤坏。

脚肿主男胎。宋少主微行,徐文伯从。见一妊妇不能行,少主脉之曰∶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色黑。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补合谷,泻三阴交,应手而下,男形而色黑。

薛立斋案云∶一妊妇腹胀,小便不利,吐逆,诸医杂进温胃宽气等药,服之反吐,转加胀满凑心。验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药不能通,因得鲤鱼汤。其论曰∶妊妇通身肿满,或心胸急胀,名曰胎水。遂看妊妇胸肚不分,急以鲤鱼汤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方得分娩死胎。此证盖因怀妊腹大,不以为怪,竞至伤胎,可不慎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沈氏女科辑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沈氏女科辑要》书籍目录
  1. 妊娠肿胀《沈氏女科辑要》
  2. 妊娠肿胀《中医妇科学》
  3. 妊娠诸病《备急千金要方》
  4. 妊娠肿胀《中医词典》
  5. 妊娠诸疮《圣济总录》
  6. 妊娠中暑《竹林女科证治》
  7. 妊娠筑磕伤胎《女科经纶》
  8. 妊娠中暑《中医词典》
  9. 妊娠转胞参术饮《汤头歌诀》
  10. 妊娠中湿《中医词典》
  11. 妊娠转女为男候《诸病源候论》
  12. 妊娠中寒《竹林女科证治》
  13. 妊娠坠仆伤胎《女科经纶》
  14. 妊娠中蛊毒候《诸病源候论》
  15.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妇产科学》
  16. 妊娠中风宜养血以安胎为主《女科经纶》
  17. 妊娠子烦《中医词典》
  18. 妊娠中风候《诸病源候论》
  19. 妊娠子烦《产鉴》
  20. 妊娠中风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21. 妊娠子烦(胎产须知)《古今医统大全》
  22. 妊娠中风《女科切要》
  23. 妊娠子烦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24. 妊娠中风《竹林女科证治》
  25. 妊娠子烦分证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26. 妊娠中风《中医词典》
  27. 妊娠子烦候《诸病源候论》
  28. 妊娠中恶候《诸病源候论》
  29. 妊娠子烦秘方《华佗神方》
  30. 妊娠中恶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31. 妊娠子烦属君相二火《女科经纶》

《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