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温病论
庞曰∶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者,《素问》、仲景所谓伤寒也。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实时发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乃发,则肌肉斑烂也。又四时自受乖气,而成腑脏阴阳温毒者,则春有青筋牵,夏有赤脉KT ,秋有白气 ,冬有黑骨温,四季有黄肉随,治亦别有法。《难经》载五种伤寒,言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经所在而取之。中风木,伤寒金,热病火,湿温水,温病土,治之者各取其所属。据《难经》温病,本是四种伤寒,感异气而变成温病也。土无正形,因火而名,故以温次热也。土寄在四维,故附金木水火而变病,所以王叔和云∶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热,变成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其热,变成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湿气,变为湿温;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变成温疟,斯乃同病异名,同脉异经者也。故风温取足厥阴木、手少阴火,温毒专取手少阴火,温疟取手太阴金,湿温取足少阴水、手少阴火,故云随经所在而取之也。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悉由气运郁发,有胜有伏,迁正退位,或有先后。天地九室相形,故令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则天地不交,万化不安,必偏有宫分,受斯害气,庄子所谓运动之泄者也。且人命有遭逢,时有否泰,故能偏着一家。天地有斯害气,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贤人知方矣。

- 天行温病论《伤寒总病论》
- 天行头痛《中医词典》
- 天行虚烦方二首《外台秘要》
- 天行嗽《中医词典》
- 天行虚羸方二首《外台秘要》
- 天行时症《奇效简便良方》
-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外台秘要》
-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四首《外台秘要》
- 天和脉《轩岐救正论》
- 天行热毒攻手足方五首《外台秘要》
- 天河《中医词典》
- 天行气运《目经大成》
- 天河水《中医词典》
- 天行呕逆方七首《外台秘要》
- 天胡荽《中药学》
- 天行呕方七首《外台秘要》
- 天花《饮膳正要》
- 天行衄血方四首《外台秘要》
- 天花《中医词典》
- 天行虏疮《松峰说疫》
- 天花《重订广温热论》
-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外台秘要》
- 天花板《中医词典》
- 天行狂语方三首《外台秘要》
- 天花包子《饮膳正要》
- 天行口疮及口干苦方四首《外台秘要》
- 天花粉《雷公炮制药性解》
- 天行咳嗽方五首《外台秘要》
- 天花粉《药笼小品》
- 天行后赤眼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天花粉《中药炮制》
《伤寒总病论》
- 作者:庞安石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00年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伤寒论音训
- 不可作煮散方
- 庞先生伤寒论序
-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 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后
- 跋庞安常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