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毒证

《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其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坚强,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紧。仲景云∶阴毒之候,身痛如被杖,喉咽痛。五六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甘草汤主之。(不可作煮散。)

甘草 鳖甲 升麻 当归 桂枝(各二分) 蜀椒(一分) 雄黄(一分)

咀,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温每饮一盏,食顷再服,温覆。中毒当汗吐之,汗吐则愈,不吐再服之。

治阴毒反阴丹

硫黄(五两,研末) 太阴玄精石(味咸者,研末) 硝石(研末,各二两)

用铁铫子先铺玄精石一半,次铺硝石一半,中间下硫黄,又以硝石盖硫黄,都以玄精石盖之,用盏子合定,令三斤炭火烧令得所,勿以烟出多,急取出,以瓦盆合定地下,四面灰拥,勿令烟出。直候冷,取细研,蒸饼心,丸豌豆大,艾汤下十五丸,病重加至二三十丸,此法甚验。喘促吐逆者,入口便安;服此药三五服,觉不退,便于脐下一寸半灸之,须是大炷百壮,未愈可至二百壮;若手足极冷,小便涩,小腹硬, 痛囊缩,即须更于脐下四寸,如前灸之,乃与当归四逆并反阴丹频频与服,内外通逐方可解,若稍缓即死矣。当归四逆乃加吴茱萸生姜者是,慎勿与寻常利小便药。此是阴毒,气结在小腹所致也。有见小便不通,便用炒盐及裹热药熨脐下,欲望小便通利,其冷气在小腹之间,被热物所熨,无处通出,即奔上冲心,其死速矣。

又治阴毒硫黄丸

硫黄(二两) 水银(一两)

同研入铫,洒少醋,慢火炒,欲似烟出,再出火,洒醋,如此三四遍,地上放冷研之,蒸饼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三十丸,艾汤吞下,日三服,食前。

阴毒,脉沉微欲绝,四肢逆冷,大躁而渴不止,附子饮子

附子(一枚,半两以上者,炮,去皮尖,四破。)

以水九升,煎至三升,去附子,入瓶,油单紧封沉井底,候极冷,取饮之。仍下硫黄丸甚妙。

阴毒之为病,因汗下药性冷所变,多在四五日也;或素来阳气虚冷,始得病便成阴毒;或始因伤风伤冷物,便成阴毒。其病六日内可治,过六日不可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总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1. 阴毒证《伤寒总病论》
  2. 阴毒着艾法《医方考》
  3. 阴毒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 阴毒熏法《医方考》
  5. 阴独《中医词典》
  6. 阴毒续法《医学纲目》
  7. 阴独八穴《中医词典》
  8. 阴毒痛《明医指掌》
  9. 阴发背《外科启玄》
  10. 阴毒伤寒《卫生宝鉴》
  11. 阴分之上药《中医词典》
  12. 阴毒七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13. 阴风障《中医词典》
  14. 阴毒门主论《疡医大全》
  15. 阴风障《目经大成》
  16. 阴毒喉风《中医词典》
  17. 阴疳《外科启玄》
  18. 阴毒喉痹《中医词典》
  19. 阴干《中医词典》
  20. 阴毒歌《脉诀乳海》
  21. 阴谷《针灸大成》
  22. 阴毒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
  23. 阴谷《中医词典》
  24. 阴毒腹痛《奇方类编》
  25. 阴谷《针灸学》
  26. 阴毒腹痛《奇效简便良方》
  27. 阴谷(合穴)《子午流注说难》
  28. 阴毒腹痛《奇效简便良方》
  29. 阴股《中医词典》
  30. 阴毒腹痛《急救广生集》
  31. 阴关《中医词典》

《伤寒总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