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二叶,七行∶指梢(薛本“梢”作“稍”。)八行∶增寒(顾本作“憎”,是。)后六行∶翕翕热(薛本“热”上有“发”字。)

三叶,三行∶憎寒(原本作“增”,误。今根据薛本改。以下“憎寒”及后三行皆仿此。)

四叶,六行注∶当发证(顾本“发”下有“汗”字。)又注∶青龙汤桂枝证(薛本“汤”下有“者”字,“似”作“以”,按“似”字不误。)

五叶,一行∶势如(薛本“如”作“加”。按当作“加”是。)

六叶,八行∶黑 (薛本“ ”作“麦”。)后四行∶及(顾本作“皮”。)后九行注∶ 粉(薛本“ ”作“拌”,非。)

七叶,一行∶以失(薛本“以”作“似”。)后四行注∶此若软紧而迟(原本“若”字破损,照薛本补。张本同顾本作“此浮紧而迟”,并无“若”字,误甚。)

八叶,后一行∶少气逆(薛本“气”字下重一“气”字,按“气”字当重为是。)后十行∶气微绝(顾本“微”作“欲”,是。)

九叶,后七行∶谷不得前(薛本“前”作“消”,非。)

十叶,一行∶三胜(薛本“胜”作“升”,顾本同。按当作“升”为是。)后八行∶五倍子(薛本作“五味子”,顾本同。案小青龙汤本方有五味子,无五倍子,当作“五味子”为是。)

十二叶,一行∶去仁参(薛本“仁”作“人”,顾本同。按当作“人”为是。)三行∶ 结(薛本“ ”作“支”。)

十四叶,后七行∶互(原本作“玄”,误。顾本作“弦”,薛本、张本均作“互”。按“互”字是,今改。)

十五叶,后十行∶大柴胡胡汤(薛本不重“胡”字,顾本同。按重者乃衍字也。)

十八叶,后一行∶在壮热,但主利(薛本“在”作“发”,“主”作“下”。按当从“发”从“下”为是。)

十九叶,四行∶表证在(薛本“在”上有“仍”字。)

二十叶,六行注∶ 上 下(薛本、顾本皆作“关上关下”。)后二行∶咽躁(薛本同。顾本“躁”作“燥”,按当作“燥”为是。)后三行∶方有(薛本同,顾本“有”作“在”。按当作“在”为是。)

二十一叶,五行∶拘忌(顾本“忌”作“忽”。)后二行∶烦喘(顾本“喘”作“渴”。)

二十三叶,八行∶微喘(顾本“喘”作“热”。)

二十四叶,二行∶ 阴(顾本作“关”。)四行同。

二十五叶,一行∶桂枝甘草汤主之(薛本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四行∶并宜火劫治之(薛本“宜”下有“根据”字。)后一行∶自为黄(薛本“自”上有“身”字,“自”作“目”。)

后四行∶蓄血若去(原本“若”作“君”,误。今照各本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总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1. 卷第二《伤寒总病论》
  2. 卷第二《类证活人书》
  3. 卷第二《小品方》
  4. 卷第八《小品方》
  5. 卷第二十《类证活人书》
  6. 卷第八《类证活人书》
  7. 卷第二十一《类证活人书》
  8. 卷柏丸《妇人大全良方》
  9. 卷第九《类证活人书》
  10. 卷柏散《外科理例》
  11. 卷第九《小品方》
  12. 卷柏(君免切)《证类本草》
  13. 卷第六《证类本草》
  14. 卷柏《本草图经》
  15. 卷第六《类证活人书》
  16. 卷柏《本草乘雅半偈》
  17. 卷第六《伤寒总病论》
  18. 卷柏《药性切用》
  19. 卷第六《小品方》
  20. 卷柏《本草撮要》
  21. 卷第七《类证活人书》
  22. 卷柏《本草分经》
  23. 卷第七《小品方》
  24. 卷柏《名医别录》
  25. 卷第三《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26. 卷柏《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7. 卷第三《类证活人书》
  28. 卷柏《得配本草》
  29. 卷第三《伤寒总病论》
  30. 卷柏《本草从新》
  31. 卷第三《小品方》

《伤寒总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