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证

《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难、腹满而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各一两半) 半夏(三分) 五味子(半两)

咀,以水六升,先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一升,去滓,每温服一盏。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一两半;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鸡子大,炒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赤茯苓二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一两一分。无荛花,以桃花一鸭子大,不炒代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麻黄汤末(各三分)

以水一升半,枣三个,生姜三片,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证候不改者,服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状,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末(一两) 麻黄汤末(半两)

以水一升半,姜三片,枣三个,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汤人参主之。(方在厥阴证中。)

庞曰∶伤寒,已得汗,身和脉弦细,谵语妄见,此为津液不和,与小柴胡人参加桂枝汤服之,津液和自愈;未瘥,与调胃承气汤下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柴胡桂枝汤主之,兼治寒疝腹痛

柴胡(一两) 桂枝 黄芩 人参(各半两) 半夏(四钱一字) 芍药(半两) 甘草(一钱一字) 大枣(九枚) 生姜(半两)

咀,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七合半,去滓,温饮一盏。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微热,或咳者。

柴胡(二两) 甘草 黄芩 人参(各三分) 半夏(六钱一字) 生姜(三分) 大枣(三枚)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半个。若渴,去半夏,加人参成二两二钱半、栝蒌根二两。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一两半。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二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二两。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微汗愈。若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两一分,干姜一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不必悉具。凡以柴胡证而下之,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也。

病十日以上,脉浮细嗜卧者,为已安候,小柴胡和之,细而迟者勿与。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自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必自愈。(先宜小柴胡汤,不愈,可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取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如,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又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亦宜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总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总病论》书籍目录
  1. 和表证《伤寒总病论》
  2. 和安郎《中医词典》
  3. 和法《中医名词词典》
  4. 和安大夫《中医词典》
  5. 和法《中医词典》
  6. 《中医词典》
  7. 和法《广瘟疫论》
  8. 何镇《中医词典》
  9. 和方《盘珠集胎产症治》
  10. 何以用“丙”《思考中医》
  11. 和肺引子《痰火点雪》
  12. 何以养藏《思考中医》
  13. 和肝《中医词典》
  14. 何以谓之子淋《女科百问》
  15. 和肝(滋阴疏肝)《中医名词词典》
  16. 何以谓之有娠《女科百问》
  17. 和合四象《中医词典》
  18. 何以谓之天癸《女科百问》
  19. 和缓《中医名词词典》
  20. 何以谓之居经《女科百问》
  21. 和缓《中医词典》
  22. 何以谓之经候《女科百问》
  23. 和剂方《秘传眼科龙木论》
  24. 何以春暖花开时易发哮喘《免疫与健康》
  25. 和剂黄连膏子《冯氏锦囊秘录》
  26. 何以察机《思考中医》
  27. 和解《中医词典》
  28. 何炫《中医词典》
  29. 和解法《重订广温热论》
  30. 何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1. 和解法《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