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

《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经曰∶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五谷,寄在(胸)中,养于四旁,旺〔于〕四季,正主长夏,与胃为表里,足太阴(阳明),是其经也。扁鹊云∶脾病则面黄色痿,实则舌强直,不嗜食,呕逆,四肢缓;虚则多 喜吞,注痢不已。又脾虚,则精不胜,元气乏力,手足缓弱,不能自持。其脉来似流水,曰太过,病在外(也);如鸟距,曰不及,病在内。太过令人四肢沉重,言语謇涩;不及令人中满,不食乏力,手足缓弱不遂,涎引口中,四肢肿胀,溏泄不时,梦中饮食。脾脉来而和柔者,如鸡践地,曰平;来实而满,〔稍〕数,如鸡举足,曰病;又如鸟之啄,如鸟之距,如〔屋〕之漏,曰死。中风则翕翕发热,状如醉人,腹中〔烦〕满,皮肉〔 〕(而起),〔其脉〕阿阿然〔缓〕,曰平;〔反〕弦急者,肝〔来〕克脾也,真鬼相遇,大凶之兆也。又微涩〔而〕短者,肺乘于脾,不治自愈;又沉而滑者,肾来乘脾,亦〔为不〕妨。又浮而洪,心来生脾,不为疾耳。脾病色黄体重,失便,目直视,唇反张,爪甲青,四肢沉,吐食,百节疼痛不能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青,死不治。又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心〕腹胀满,体重节痛,大便〔硬〕,(小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者,可治。脾气虚,则大〔便滑〕,小便〔利〕,汗出不止,五液注下,为五色注痢下也。又积在其中,久不愈,四肢不收,黄胆,食不为“肌肤”,气〔满〕胀喘喘而不〔定〕也。脾实则时梦筑墙垣盖屋,盛则梦歌乐,虚则梦饮食不足。厥邪客于脾,则梦大泽丘陵,风雨〔坏屋〕。脾胀则善哕,四肢急,体〔重〕,不食善〔噫〕。脾病〔日 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脉急甚,则螈 ;微急,则膈中不利,食不下而还出。缓甚,则痿厥;微缓,则风痿,四肢不〔收〕。大甚,〔则〕暴仆;微大,〔则痹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则寒热作;微小,则消〔瘅〕。滑甚,则颓疝;微滑,则虫毒,肠鸣中热。涩甚,则肠 ;微涩,则〔内〕溃下脓血。脾脉至,大而虚,则有积。脾(气)绝,则十日死。唇焦枯无〔纹理〕,(面)青黑者,脾先(死)。脾病,面黄目赤〔者〕,〔可治〕;青黑色入口,半年死;色如枳实〔者〕,一(日)死,吉凶休咎,皆〔见〕其色出〔于〕部〔分〕也。又口噤唇青,四肢重如山,不能自持,大小便利无休歇,饮食不入,七日死。又唇虽痿黄,语声〔啭啭〕者,尚可治。脾病,(水)气久不去,腹中痛鸣,徐徐热汗出,其人〔本意宽〕缓,(今反急,怒语而鼻笑),不能答人,此不过一(日),祸必至矣。又脾中寒热,则使人腹中痛,不下食,病甚〔舌〕强语涩,转〔筋〕卵〔缩〕,〔阴股〕腹中引痛,身重,不思食,膨胀,变则水泄不能卧者,十死不治。脾〔土〕热,则面黄目赤,〔季〕胁痛满;寒则吐涎沫而不食,四肢痛,滑泄不已,手足厥,甚则战栗如疟也。临病之时,切要〔明〕察脉证,然后投药,此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疽,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脾(虚则)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壳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钱氏益黄散,实则以泻黄散。心乃脾之母,炒盐补之;肺乃脾之子,桑白皮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启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启源》书籍目录
  1. 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医学启源》
  2. 脾之大络《中医词典》
  3. 脾之经足太阴湿己土《儒门事亲》
  4. 脾之大络《中医名词词典》
  5. 脾之造字《思考中医》
  6. 脾蒸《中医词典》
  7. 脾志思《中医词典》
  8. 脾着《中医词典》
  9. 脾中风《圣济总录》
  10. 脾照五脏《丹台玉案》
  11. 脾中风《中医词典》
  12. 脾胀病候《诸病源候论》
  13. 脾中寒《中医词典》
  14. 脾胀《金匮翼》
  15. 脾中积《中医词典》
  16. 脾胀《中医词典》
  17. 脾肿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脾燥《校注医醇剩义》
  19. 脾主裹血《中医词典》
  20. 脾脏肿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脾主后天《中医名词词典》
  22. 脾脏中风《中医词典》
  23. 脾主后天《中医词典》
  24. 脾脏证治《育婴家秘》
  25. 脾主肌肉《中医名词词典》
  26. 脾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27. 脾主肌肉《中医词典》
  28. 脾脏虚冷泄痢《圣济总录》
  29. 脾主肉《思考中医》
  30. 脾脏图《古今医统大全》
  31. 脾主升清《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