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候第一

《幼幼新书》书籍目录

《巢氏病源》惊候∶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由热气所为。但须微发惊以长血脉,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耳。

《小儿形证论》五脏惊传候∶一肝脏惊风,令小儿非时窜上眼睛,手脚冷。二肾脏惊风,令儿啮齿,面色赤。

三脾脏惊风,令儿夜啼,白日多睡。四心脏惊风,令儿发心热,四肢逆冷。五肺脏惊风,令儿口内热喘,出气细微。五脏惊邪,皆因惊风传受。缘初惊有涎,涎在膈上不发,或即涎潮脏腑入惊邪也。日久不医,致传邪气入于心、肺,或传肝、脾、肾等也。却被巫师皆言有祟妖祸,求神渐加深重,即令小儿枉丧性命。虽有名方千道,须晓病源,今具传入五脏于左。

一惊邪入脾。郑冲虚云∶令儿非时喷乳,呕逆翻吐,不思饮乳,故成慢惊也。二惊邪入心。周奇云∶令儿非时面上赤红,恶叫,四肢缓慢,故成慢惊也。三惊邪入肝。郑冲虚云∶令儿眼目上翻,眼多白,睛上窜,引饮,故惊痫也。四惊邪入肾。赵氏云∶令儿忽然面上黑色,恶叫咬人,故惊啼也。五惊邪入肺。崔氏云∶令儿夜多虚汗,狂言乱叫,或传下利,是虚惊也。

《惠眼观证》论小儿惊候∶急惊者,本内有风热,面色红赤。又因乳母不自调摄,酒食过度;或涌乳饮儿;或涎停膈中;或风感身内,故中此疾。遍身壮热,吊上眼睛,四肢搐搦,牙关不开。胎惊者,在母胎内八、九月时,母曾中惊,胎纳邪气,传之心脏,发时亦壮热吐涎,眼带翻张。此候生一月日或半月后发。慢惊者,荣卫皆受邪气,面无血色,脏腑久冷,或泻或吐,或自惊扑因而成之。

《惠眼观证》论小儿元有惊候∶白日多睡,遍身虚汗,是惊气纳脾;喘气微细,是惊气传肺,无故咬奶,是惊气传肾;非时忽然眼睛吊上,是惊气在脾;梦里多切牙,是惊气在骨;夜啼至晓,是惊气传心;面色非时红赤,是惊气在心;上喘吃水,是惊气在肝;恶声啼叫,是惊气在肾;前后心及四肢热,是惊气传脾,欲吐泻。

凡小儿惊风,切忌爪甲青黑及吐出白虫有血,泻下啼叫无泪。与夫眼直,半开半闭,兼亦咬人时复鸦声,皆不可用药。

《婴童宝鉴》惊痫死候∶项软无力,鱼口开,气粗喉中如锯,头不直,面红如妆,目陷无光,啮衣并咬人,两目似开不开,泻下如瘀血,身体若无筋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幼新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幼新书》书籍目录
  1. 惊候《幼幼新书》
  2. 惊后瞳斜《奇方类编》
  3. 惊候《诸病源候论》
  4. 惊后瞳斜《中医词典》
  5. 惊黄《中医词典》
  6. 惊后调治《万病回春》
  7. 惊惑《中医词典》
  8. 惊后目动切牙《明医杂着》
  9. 惊积《中医词典》
  10. 惊骇《周慎斋遗书》
  11. 惊积《幼幼新书》
  12. 惊骇《中医词典》
  13. 惊积《证治准绳·幼科》
  14. 惊膈吐《中医词典》
  15. 惊积《活幼心书》
  16. 惊膈嗽《证治准绳·幼科》
  17. 惊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8. 惊膈嗽《幼幼新书》
  19. 惊悸《医学集成》
  20. 惊膈嗽《中医词典》
  21. 惊悸《医法圆通》
  22. 惊疳吐泻门(七则)《辨证录》
  23. 惊悸《气功外气疗法》
  24. 惊疳《周慎斋遗书》
  25. 惊悸《中医词典》
  26. 惊疳《幼幼新书》
  27. 惊悸《备急千金要方》
  28. 惊疳《中医词典》
  29. 惊悸《杂病治例》
  30. 惊风总论《育婴家秘》
  31. 惊悸《疫疹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