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第三

《幼幼新书》书籍目录

《圣惠》∶凡断乳婴孩、童子患疹痘疾候,初觉多似伤寒。面色与四肢俱赤,壮热头痛,腰背疼,足多厥冷,眼睛黄色。脉息但多洪数、绝大不定,小便赤少,大便多秘。才觉四肢色候及脉息虽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者,便可以服饵。匀和脏腑,疏利遂下。若疹已结在皮毛穴处微微似出,即不可疏泄也。或疹出太盛、痘穴脓水者,却可疏利也。

《王氏手集》∶世之论疮疹者,莫不以古书之说,才觉便与疏利为非。以钱氏之说,治以温凉之药,不可妄下为是。遂以谓近世小儿疮疹之出得无横夭者,皆钱氏之功也。盖小儿肠胃娇嫩,若妄取转,便见内虚,热气反入,必能杀人。故以疮疹倒 而死者,皆取转之罪也。此说诚是。然而不考其言,遂失其意。殊不知古书所谓疏利者,乃云先和节阴阳,调治荣卫,方利脏腑,即热气渐解。又曰∶婴儿之性,自然阳胜而阴微也。脏腑阴阳气逆,大小便多秘不通也。才觉是此疾,即可便与疏利,即轻患也。若疹痘已出,即不可疏利,又曷尝使人疮疹之出,便即取转耶?况疏利与取转相去辽远。疏利者必以轻凉之药,微利动之,如青黛黄连之类是也;取转者,以峻快之药极转下之,如巴豆芒硝之类是也;不可同日而语。愚医不详古意,辄以疏利便为取转,得不误耶?况取转之际,曾先和节阴阳,调治荣卫乎?小儿已大小便不通乎?才觉之说,即是疮疹未见。医者取转之时,知疮疹之已出未出乎?又曾知疹痘出,即不可疏转之语乎?盖庸医往往见是疮疹便与取转,云使疮疹出快,所以多误也。钱氏之说云此天行之病,唯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亦曷尝有此证不得疏利之语乎?妄下非疏利之比。至如初虞世犹具误解其意,乃以疮疹比伤寒,至阳明亦用利药,殊不知伤寒至阳明则宜下。既庸医不晓古意,又使善医者以此印证其说不疑为非,故特为辨。其疮疹之初,果有此证,则宜与疏利,特不可取转耳。

《圣惠》治小儿热毒盛,发疹痘疮,初发早觉者,宜服此方。

上用黄连一两,去须,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用波斯青黛枣核大,以水调服之。(《疹痘论》同,用温磨刀水调下。)

《疹痘论》当归散

当归(一两) 甘草(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豆豉十粒,同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服,以利动为度,逐日冷吃甘草汁。三岁以下一岁以上加减服。

《疹痘论》∶如疮候未作脓,心膈燥,睡不安者方。

上用黑豆煮汁温,徐徐服之亦解。

《疹痘论》又∶凡有时气天行疮痘者,则急预之豆汤。

小豆 黑豆 绿豆(各半升) 甘草(一两,炙)

上用水九升煮,候豆熟为度。逐日空心,任意饮。七日后,疮必发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幼新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幼新书》书籍目录
  1.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幼幼新书》
  2. 疮疹太盛《幼幼新书》
  3. 疮疹已出未出《幼幼新书》
  4. 疮疹入眼《幼幼新书》
  5. 疮证《医学集成》
  6. 疮疹脓汁不干《幼幼新书》
  7. 疮证治《医宗金鉴》
  8. 疮疹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9. 疮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疮疹论《幼幼新书》
  11. 疮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2. 疮疹候《小儿药证直诀》
  13. 疮症兼痧《痧胀玉衡》
  14. 疮疹候《幼幼新书》
  15. 疮中风寒水候《诸病源候论》
  16. 疮疹后解余毒《幼幼新书》
  17. 疮中风中水《幼幼新书》
  18. 疮疹后减瘢痕《幼幼新书》
  19. 疮中生蛆虫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20. 疮疹攻咽痛《幼幼新书》
  21. 疮肿丹毒《儒门事亲》
  22. 疮疹第一百问《婴童百问》
  23. 疮肿分浅深《外科理例》
  24. 疮疹倒《幼幼新书》
  25. 疮肿寒热用药法《外科理例》
  26. 疮疹大小便不通《幼幼新书》
  27. 疮肿科《中医词典》
  28. 疮疹初出《幼幼新书》
  29. 疮肿门《卫生宝鉴》
  30. 疮疹出不快《幼幼新书》
  31. 疮总论《卫生宝鉴》

《幼幼新书》